彼美祗园枣,珍同玉井船。 后期千载熟,今日万珠圆。 地润仍依佛,栏深自羃烟。 结花虽最晚,藏核莫如坚。 鸭脚看何小,鸡头美未全。 种来谁共老,服久必成仙。 大食移根远,番禺记蒂连。 旧名稽药录,新赏著诗编。 甜出诸饧上,香居百果前。 黑腰虚羡尔,红皱岂为然。 柔脆怜金凤,飘零难木绵。 讽包丹荔赋,精夺宝刀篇。 静夜风回海,清秋月蘸天。 彩山要客集,翠颗绕枝骈。 邂逅为公寿,婆娑与世延。 暮钟催酒散,嘶马引旗旋。 今作中州瑞,原从异国传。 何当广栽植,欲以慰饥年。
和颖叔千岁枣
译文:
那美丽的祗园之枣,珍贵程度如同玉井的仙藕。
它生长周期漫长,要千年之后才会成熟,而如今却已如千万颗圆润的珠子挂满枝头。
土地润泽,枣树依旧依偎在佛寺旁,栏杆幽深,自身笼罩在如烟的雾气里。
它开花虽然最晚,但是枣核却无比坚硬。
银杏与之相比显得多么渺小,芡实的美味也不算完美。
这枣树种下后,谁能和它一同老去呢?长久服用它的果实必定能够成仙。
它从遥远的大食国移植而来,在番禺还有连着果蒂的记载。
它的旧名能在药录中查到,如今又在诗篇里得到新的赞赏。
它的甘甜超过了各种饴糖,香气排在百果之前。
黑腰枣徒有虚名让人羡慕,红皱枣又哪里能与之相比。
金凤枣虽然柔脆惹人怜爱,但容易飘零,比不上木绵枣,可也还是不如这千岁枣。
这枣能让人想起《包丹荔赋》的美妙,其精华可与《宝刀篇》相媲美。
静谧的夜晚,海风吹拂,清朗的秋夜,月亮仿佛蘸染着天空。
彩色的山丘上宾客云集,翠绿的枣子在枝头簇拥相连。
偶然间用这枣为您祝寿,愿您如这枣树般自在长寿,与这世间同存。
傍晚的钟声催促着酒席散去,嘶鸣的马匹引领着旗帜回转。
如今这枣成了中州的祥瑞之物,它原本是从异国传来的。
什么时候能够广泛栽种它,用它来慰藉饥荒之年的人们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