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压危峰,绝景入平眺。 双崕控巢水,禹力万古耀。 林倾乾象辟,涛淙地轴掉。 茅茨数椽屋,噫哉魏武庙。 心殊岐山伯,迹异甘棠召。 荒戍传遗灵,血食岂亡诮。 吞吴势虽壮,晋起国旋剽。 楼船战士去,沧浪尽鱼钓。 平时欲何为,览古谩长啸。 愁烟起孤壑,白鸟聚残照。 谁令五月来,不见万山烧。 又复想大雪,下上玉岩峤。 重游莫能期,将归且停趬。 诗辞捜亦苦,物状竟难肖。 终篇写亭壁,翻惭画师妙。
濡须山头亭子
译文:
一座孤零零的亭子坐落在险峻的山峰之上,站在亭中极目远眺,那绝妙的景致尽收眼底。
两座山崖对峙,牢牢地把控着巢水的流向,这仿佛是当年大禹治水的功绩,历经万古依然闪耀着光芒。
山林倾斜,仿佛是天空的星象都为之开辟;波涛奔腾,好像连大地的地轴都被撼动。
在这一片山水之间,有几间茅草屋,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竟是魏武帝曹操的庙宇。
曹操的心志可不像岐山的周文王那样心怀仁义,他的事迹也和在甘棠树下施政的召公截然不同。
荒废的营垒中似乎还流传着曹操的英灵,可这样享受祭祀难道就不会遭到世人的讥讽吗?
曹操当年吞并东吴的气势虽然雄壮,但晋国崛起后,他的国家很快就被掠夺、衰败。
当年那些乘坐楼船出征的战士都已离去,如今沧浪江上只剩下人们在悠然垂钓。
在这平静的日子里能做些什么呢?我游览古迹,不禁漫然长啸。
忧愁的烟雾从孤独的山谷中升起,白色的鸟儿在残阳的映照下聚集在一起。
谁让我在五月来到这里,看不到万山被烈火焚烧的壮观景象。
我又不禁想象,当大雪纷飞的时候,山峦上下一片洁白如玉。
想要再次重游这里却难以确定时间,即将回去,我暂且停下脚步。
为了写出这首诗,我苦苦思索,但景物的样子终究难以描绘得惟妙惟肖。
写完这首诗,我把它题写在亭子的墙壁上,反而惭愧画师们那高超的绘画技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