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怡亭序铭

有唐三百年,绝出阳冰篆。 最怜怡亭序,笔画兼众善。 磨崕深云间,人迹到应鲜。 亦如大君子,隐晦久而显。 裂素印麝煤,字字未讹舛。 冰冻垂瓦石,犀尖利刀剸。 连环不可解,虬尾勇自卷。 谁云模以刻,曾是玉工碾。 铭辞志尤宏,云翼待风展。 琳琅谐八音,雅重参二典。 英豪逢一时,江山供广宴。 遗踪逐飞鸟,旧址没榛藓。 良朋信稀遇,古兴浩难遣。 吾宋垂百年,教化固非浅。 人人擅文翰,比唐殊媚软。 作诗聊自惊,中道尚可勉。

译文:

在唐朝长达三百年的历史里,李阳冰的篆书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我最喜爱那怡亭的序文,它的笔画兼具了各种书法的优点。 它被镌刻在深山悬崖的云雾之间,能到达那里的人想必极少。 这就如同那些伟大的君子,长久地隐没不为人知,到后来才声名彰显。 我把它印在白色的丝绸上,用麝香制成的墨来拓印,每一个字都清晰无误。 它的笔画如同冰冻垂挂在瓦石上那样冷峻刚硬,又像犀角一样锋利,好似能用刀轻易截断。 笔画相互勾连,如同连环一般难以解开,又像虬龙的尾巴有力地自行卷曲。 谁说这只是临摹后刻上去的呢,简直就像是技艺高超的玉工精心雕琢碾磨而成。 铭文的辞章立意尤为宏大,就像鸟儿舒展云翼等待着乘风翱翔。 它的音韵和谐,如同各种乐器演奏出美妙的八音,风格典雅庄重,可与《尧典》《舜典》相媲美。 当时的英豪们相聚在一起,壮丽的江山成了他们盛大宴游的场所。 然而如今,那些过往的踪迹已随着飞鸟远去,旧址也被榛莽苔藓所掩盖。 志同道合的好友实在难得相遇,思古之幽情浩浩荡荡,难以排遣。 我们宋朝至今已将近百年,文化教化自然不浅。 如今人人都擅长舞文弄墨,但和唐朝相比,风格却显得太过柔媚软弱。 我写下这首诗,权且让自己警醒,在追求书法和文章之道上,中途还需努力奋进啊。
关于作者
宋代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