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峨嵋亭登览赠翰林张唐公

巨舟发长溪,箫鼓奏云汉。 史君领宾从,险绝穷壮观。 逶迤转沧洲,稍泊大江岸。 前登千丈峰,万里瞰弥漫。 峨嵋耸双碧,斩斩天堑断。 谁驱六龙辔,事逐孤烟散。 如闻限南北,谬彼曹公叹。 宁知真人兴,遐徼服辉焕。 僭王苟余息,窘束若鼠窜。 虹蜺渡戈甲,雷雨洗屯难。 石根有遗迹,俯首想神算。 承平逾百年,针砭决痈𤴯。 幸兹国老贤,州事无留断。 披榛构危亭,突兀出天半。 乐成须吾曹,啸咏争璀璨。 天空纤霭没,川动日华乱。 群鸥或飞舞,缟练遗片段。 归艎鲸鬣摆,渔火星点灿。 灵犀安用毁,神理幽可赞。 翻思袁谢辈,道贵一以贯。 遇古名空传,逢今岁非晏。 我公神采莹,皎皎白玉瓘。 言词珠内掷,肝肾锦绣烂。 平生存至诚,许与比象彖。 况当仙府间,长谣愈华奂。 原原无根涯,天马脱羁绊。 顾予亦何人,勇和不知偄。 譬彼禽之雏,敛翼自投弹。 饮阑记名姓,会稽妙挥翰。 滑磨青瑶碑,八法素常按。 点画犹生成,霜池聚鸿雁。 千载期弗讹,鉴赏永传玩。 盛事难再并,月上归兴逭。

译文:

一艘巨大的船从长溪出发,箫鼓的声音响彻云霄。 史君带领着宾客随从,探寻那最为险峻奇绝之处,饱览壮观的景象。 船沿着曲折的水路驶向那青绿色的沙洲,渐渐停靠在大江岸边。 众人向前登上千丈高的山峰,极目远眺,万里江天一片浩渺。 峨嵋山如一对碧绿的巨峰高耸,像一把利刃将天堑从中斩断。 是谁驾驭着六龙的车驾呢,那些往事都如同孤烟一般消散了。 就像曾听闻长江分隔南北,让曹公发出错误的叹息。 哪里知道真命天子兴起,远方的边境都闪耀着光辉。 那些僭越称王的人苟延残喘,窘迫得如同老鼠逃窜。 军队如彩虹横跨,戈甲闪耀,如雷雨一般涤荡了屯聚的灾难。 石根处还有前人留下的遗迹,低下头去,不禁遥想当年的神机妙算。 国家太平已经超过百年,曾经的弊病如同痈疽被针砭消除。 有幸遇到国老这样贤能的人,州里的事务没有积压,都能迅速决断。 他们披荆斩棘修建起这座高耸的亭子,它突兀地矗立在半空之中。 亭子建成的乐事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大家吟诗啸咏,文采争奇斗艳。 天空中细微的云霭都消失了,江面上阳光闪耀,波光粼粼。 一群群海鸥时而飞舞,就像白色的绸缎遗落了片段。 归来的大船如鲸鱼摆动着鬣鳍,渔火像星星一样闪烁灿烂。 灵犀哪里用得着去毁坏呢,神奇的道理可以静静地去赞叹。 反过来想想袁宏、谢灵运这些人,他们所崇尚的道贵在一以贯之。 过去的名人只是空留声名,而如今时光也不早了。 我张公神采奕奕,如洁白无瑕的美玉。 言辞如同珍珠般掷出,文章内容如锦绣般绚烂。 一生都心怀至诚,他的赞许如同《周易》中的象辞和彖辞一样珍贵。 何况是在这如仙府般的地方,他的长诗更加华丽精彩。 诗思源源不断,像天马挣脱了羁绊。 看看我又算什么人呢,却勇敢地应和而不知自己的浅薄。 就好比那幼鸟,收敛着翅膀却自投罗网。 酒宴结束,大家记下姓名,会稽人挥笔书写,十分精妙。 那光滑的青瑶石碑,书写者平日里常研习书法。 点画之间仿佛有生命一般,就像霜雪中的池边聚集着鸿雁。 期望千年之后也不会出错,这书法能永远被人鉴赏把玩。 这样的盛事难以再次兼得,月亮升起,我们带着兴致归去,忘却了疲惫。
关于作者
宋代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