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草堂歌赠傅钦之学士

秀气鸿蒙济州曲,十歌清池万竿竹。 竹里修椽架草堂,不羡长安买华屋。 春生广野碧玉柔,月拥翠岚银粉扑。 低飞白鹭拣晴沙,闻晓黄鹂啭乔木。 明明长剑倚太行,拂拂愁烟蔽盘谷。 重冈渐远势愈高,云开青出分秋毫。 龙蛇鳞甲雪霜洗,壮士四顾空提刀。 阴晴万变恣吟写,三叠琴声猿夜嗥。 君不见古来功名输隐叟,种桃采芝皆皓首。 不将机械搅灵源,能使形骸颇长久。 明公何年归草堂,扁舟我即浮沧浪。 江鱼有味四时美,一蓑醉临芦花傍。 男儿彼此送终毕,自算此身无得失。 江东片月过河阳,为照两处无何乡。

译文:

在济州的曲折之处,天地初开时的灵秀之气汇聚于此,那里有十处清澈的池塘,还有上万竿翠竹。 在竹林之中,用整齐的椽子搭建起了一座草堂。住在这草堂里,丝毫不羡慕在长安城中购置华丽的房屋。 春天来了,广袤的原野上,草木如碧玉般柔嫩。明月升起,翠绿的山峦被雾气环绕,仿佛被银粉扑洒过一样。 白鹭低空飞翔,仔细挑选着晴朗的沙滩停歇;清晨时分,黄鹂鸟在高大的树木上婉转啼鸣。 那高耸的太行山脉,犹如一把明亮的长剑矗立着;而盘谷一带,愁闷的烟雾轻轻飘动,遮蔽了山谷。 层层叠叠的山峦越往远处,地势就越高。云雾散开时,青山的细微之处都清晰可辨。 山峦的轮廓就像龙蛇的鳞甲,仿佛被雪霜洗涤过一样。即便是英勇的壮士站在这里环顾四周,也会觉得手中的刀变得无用武之地。 这里天气阴晴变化万千,完全可以尽情地吟诗抒怀。夜晚,伴着三叠的琴声,还能听到猿猴的哀号。 你难道没看到吗?自古以来,很多追求功名的人都比不上那些隐居的老者。那些种桃采芝的隐士,最后都白发苍苍。 他们不用机巧权谋去搅乱心灵的本源,所以能够让身体较为长久地保持康健。 傅学士啊,您哪一年能回到这草堂隐居呢?到那时,我马上就划着小船在沧浪江上飘荡。 江上的鱼味道鲜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味。我披着蓑衣,醉卧在芦花旁边。 我们这些男儿彼此相伴到生命终结,自己想想这一生,也就无所谓得失了。 江东那一片明月会越过河阳,照耀着我们两处,让我们都能处在这闲适自在、忘却一切的境界里。
关于作者
宋代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