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冢行

郊外日暖春溶溶,十里不断人相从。 填填车马上坟去,踏尽青草行人踪。 松柏影重楸叶开,一区冢舍全家来。 展看酹酒聚头哭,哭尽更把松楸栽。 隔溪青冢高巍巍,塼片露出空余碑。 子孙因官往南北,温暖时节无人知。 虚有官阶又无食,旧日松楸已荆棘。 不及寻常百姓家,泉中却得儿孙力。 休休休,有子莫愿为公侯,有孙莫令从官游。 每到年年寒食节,尚有一杯羮,来到坟上头。

译文:

在郊外,春日温暖,一片和暖融和的景象。十里的路上,人们络绎不绝,相互结伴而行。 那一辆辆马车、一群群行人,填填当当的,都朝着祖坟的方向赶去。一路上,青草被行人踩踏得满是踪迹。 坟地周围,松柏的影子重重叠叠,楸树的叶子也舒展开来。一家人来到这一片墓地。 他们展开祭品,洒酒祭奠,聚在一起放声大哭。哭完之后,又在坟边栽下松楸树苗。 隔着小溪,有一座高大的青冢巍然耸立。只见砖块外露,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石碑。 这座青冢的子孙因为做官,奔波于南北各地。在这温暖适宜的时节,也没有人来祭拜。 墓主人虽然虚有官阶,却无人供奉饮食。旧日栽种的松楸,如今已被荆棘所取代。 这情形还比不上普通的百姓人家,他们的泉下先人,还能得到儿孙的尽心供奉。 罢了罢了罢了!有儿子就别希望他成为公侯,有孙子也别让他去为官远游。 这样,每年到了寒食节的时候,至少还能有一杯羹,被送到自家的坟头啊。
关于作者
宋代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