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石堂

双石非梓石,厥初置者谁。 埋没不知岁,复有贤者知。 王分逼汉邕,郑篆源秦斯。 今人竟未及,墨本收清奇。 文字相称古,铭记兼以诗。 铁画隐石骨,鬰屈蟠蛟螭。 李丞嗜奇古,见石喜且悲。 眈眈建华屋,落落刊丰碑。 尔来三十年,堂在石已移。 幸未仆作桥,上有车马驰。 缺折从瓦砾,叠为垣墙基。 一见丛筿间,若与平生期。 清泉去尘垢,始露金玉姿。 殷勤还兹堂,如母逢厥儿。 对以古书卷,环以秋竹枝。 胜舍结高义,出处相与随。 夷齐秉达节,颠沛不少亏。 岂事燕处玩,可为终身规。 嗟嗟石何有,三赏百见欺。 好恶凡在人,显晦若有时。 官满当舍去,弃置无复疑。 聊书告神物,为我当护持。

译文:

### 开头介绍双石来历 这两块石头并非梓石,最初是谁把它们放置在这里的呢?它们被埋没在土里,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岁月,后来又有贤能的人发现了它们。 ### 描述石头上文字的价值 石头上的文字,那篆文有汉代蔡邕的风范,其篆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秦朝的李斯。如今的人啊,水平根本比不上他们,只能收集拓印的墨本来欣赏这清奇的文字。这些文字和石头相得益彰,显得古朴典雅,上面既有铭记之文,又有诗词。那字就像铁画一样,深深嵌入石骨之中,线条盘曲缠绕,好似蛟龙螭龙在舞动。 ### 讲述石头的经历 李丞这个人特别喜爱奇古之物,见到这两块石头时,又高兴又感慨。他专注地建起华丽的屋子,庄重地刻下丰碑。从那时起过了三十年,堂还在,可石头却被移走了。幸好它们没有被弄去当桥,不然上面会有车马往来践踏。它们残缺折断,和瓦砾混在一起,被用来垒成了垣墙的地基。 ### 石头再次被发现与安置 偶然间在丛生的小竹子中间看到它们,就好像和老朋友久别重逢。用清泉洗去它们身上的尘垢,这才露出了如金玉般的风姿。于是又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回这座堂中,就如同母亲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让它们对着古书书卷,周围环绕着秋天的竹枝。这美好的屋舍与石头结下了深厚情谊,无论境遇如何变迁都相伴相随。这就如同伯夷、叔齐坚守高尚的气节,即便身处困境也毫不改变。这石头可不是仅供人闲居时赏玩的,它可以成为人终身的准则。 ### 感慨石头的遭遇 可叹啊,这石头本身有什么过错呢?它三次被赏识,却又多次遭受冷遇。喜好与厌恶全在人的一念之间,石头的显达与隐晦好像也有一定的时运。我任期满了就要离开这里了,也只能果断地舍弃它们。姑且写下这些话告诉这神奇的石头,希望你能为我好好守护它们。
关于作者
宋代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