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游仙咏

崔嵬倚天苍翠匀,罗列百里清无尘。 气象不与凡山钧,举目已讶非前闻。 悠悠官道行溪滨,不陟峻险仙源分。 穿松度竹微荆榛,古观壮丽依嶙峋。 道人鹤氅乌纱巾,引我举棹来长津。 横滩激浪花如银,舟子敏捷妙入神。 萦纡逆溯山之根,两壁万仞干青云。 如庵如室如仓囷,奇踪怪状何纷纷。 仰观持久头酸辛,开蓬偃卧望始真。 遗机断脱罏不熏,漆棺不朽藏何身。 鸡窠乱草宛若新,舟航六七排鱼鳞。 半入崖厂谁施陈,辄疑构置因昔人。 留此诡异矜常伦,却看危峭无攀扪。 下插万丈深潭沦,虽有智力何由伸。 此莫谩诘徒自勤,手披旧记烦咨询。 逖想会仙奚所存,两峰最大势最尊。 当时曾集三千宾,幔亭铺设紫云茵。 酒味醇洁肴羞珍,凤儿荷香艺绝群。 宾云奏彻更几春,饮散祇以夸曾孙。 神仙渺茫难重论,此会此语相传云。 俨然遗迹尚不冺,严祠唯奉武夷君。 潜有惠泽均斯民,我游自午至夕醺。 目力所能才逡巡,长言记录濡毫频。 师仙术异非所欣,但怅胜概无缘邻。

译文:

武夷山巍峨高耸,倚天而立,山上的苍翠之色均匀地铺展开来,连绵百里,洁净得没有一点尘埃。它的气象和普通的山完全不同,我一抬眼看到它,就惊讶于它和我以前听闻的大不一样。 我沿着悠悠的官道在溪边行走,不用攀登险峻之处,就仿佛与仙源分开的界限。穿过松树、走过翠竹,路上只有少许的荆棘和榛莽。一座古老的道观壮丽地倚靠在嶙峋的山石旁。 道观里的道人穿着鹤氅,戴着乌纱巾,引领着我划船来到宽阔的水面。横在江中的滩石激起的浪花像银子一样洁白,船夫划船的动作敏捷得如同神技。 我们的船沿着曲折的水路逆流而上,来到山的根部,两岸的峭壁高达万仞,直插青云。那山壁有的像庵,有的像室,有的像仓囷,奇形怪状,数不胜数。 我仰头观看了很久,脖子都酸痛了,于是打开船篷躺下来,这样看才真切。那里有遗留的织布机部件散落着,香炉也不再冒烟,还有那漆棺历经岁月却没有腐朽,里面藏着的是什么人呢?像鸡窠一样的乱草看上去好像还是新的,六七只小船像鱼鳞一样排列着。 有一半的船进入了山崖下的空旷处,不知道是谁摆放的,我不禁怀疑这是昔日的人所为。留下这些诡异的景象向普通人炫耀,再看看那险峻陡峭无法攀登的山崖。 山崖向下插入万丈深潭,即使有智谋和力气也无处施展。对于这些我不用徒然地追问,我只能翻开旧的记载,烦劳自己仔细查阅咨询。 遥想当年会仙的地方如今在哪里呢?两座山峰最大,气势最为尊荣。当时曾经聚集了三千宾客,在幔亭铺设了紫云做的垫子。酒的味道醇厚甘美,菜肴珍贵精美,凤儿、荷香的技艺超群绝伦。 宾客们奏乐结束又过了多少个春秋啊,宴饮散去后只向曾孙们夸耀此事。神仙之事渺茫难再去细论,这会仙的盛会和传说只是口口相传罢了。 那俨然存在的遗迹还没有消失,庄重的祠庙中只供奉着武夷君。他暗中把恩泽均匀地施予这里的百姓。我从中午游玩到傍晚,沉醉其中。 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只是短暂地游览了一番,我频繁地蘸着笔墨,用长诗来记录这一切。我对于神仙之术和奇异之事并不感兴趣,只是惆怅自己没有缘分长久地与这胜景相伴。
关于作者
宋代韦骧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