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野翁无闷堂

余不衣冠故吾里,上下三吴一谿水。 方山峨峨出清泚,野翁卜筑当山趾。 春气来自杨桞始,不待葩华著桃李。 莲生半卷未猒眼,已在红蕖明镜里。 秋风瑟瑟最先至,千里苍烟接山起。 车声马足不得到,无闷主人方隐几。 想见野翁形气古,少年词华奋瓌玮。 春秋八十尚不倦,一篇一咏无余晷。 有材无用古所叹,知命不忧方可喜。 神完貌固得所养,从来轩冕如糠粃。 嗟余跋疐亦可鄙,老向江南治蓬藟。 隐身齐山绝人迹,独与白云同作止。 白云无心归故山,故山自与野翁闲。 聊上南冈一引领,落日已在桑榆间。

译文:

我不讲究衣冠礼节,回到了故乡,在三吴地区的一条溪水间往来。 方山高耸地矗立在清澈的水边,野翁在这里的山脚下选地建房定居。 春天的气息从杨柳开始生发,不用等到桃花李花盛开展现芳华。 莲花才半卷,还没看个够,就已经置身于如明镜般水面上满是红莲的美景里。 秋风瑟瑟最先吹来,千里苍茫的烟雾从山间涌起。 车马的喧闹到不了这里,无闷堂的主人正悠闲地靠着几案。 可以想象野翁形象气质古朴,少年时就凭借华美的辞章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到了八十岁春秋还不知疲倦,一篇诗一首咏都抓紧时间创作,一刻也不浪费。 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叹息,能知晓天命而不忧愁才是值得欣喜的事。 他精神饱满、容貌康健,懂得修身养性,向来把高官厚禄看作是糠秕一般。 可叹我行动艰难,处境也实在可鄙,年老了到江南整治蓬草荆棘之地。 我隐居在齐山,断绝与外界的往来,只和白云一同作息。 白云无心地飘回故山,故山自然也和野翁一样闲适。 我姑且登上南冈远望,那落日已经落在了桑树和榆树之间。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