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殊师利

道人壮年曳长裾,挟策负艺西入都。 欲步青云不得途,不如濯足归江湖。 转出淮山一麻襦,天柱峰前眀月孤。 调御丈夫真我师,不复饮食形不枯。 归来故土弃妻孥,金玉百万初若无。 四十削髪入浮屠,有如浮云飞太虚。 达摩壁观聊自娱,饮光苦行谁复如。 河西将军气貌麤,一见犹如水中鱼。 南阳侍郎说诗书,为筑小庵即朝晡。 诸漏已尽无复余,此生安得为世拘。 不持一钵上匡庐,秋风有意入三吴。 天竺二山佛子居,赤城更在沧海隅。 彼土观缘小踟躇,何时复来寻老夫。 清泠台下茆已诛,为留一榻待跏趺。 不辞更贮一斛蜜,山间老境任蘧蘧。

译文:

这位道人壮年之时穿着长长的衣衫,带着书策,怀揣技艺向西前往都城。本想踏上仕途平步青云,却找不到晋升的途径,于是觉得不如洗净双脚归隐江湖。 他从淮山出来,身着粗布僧衣,在天柱峰前,唯有明月相伴,显得那么孤独。他就是那能调伏众生烦恼的大德,真是我的老师啊,他不用进食,身形却不枯槁。 他回到故乡,毅然舍弃了妻子儿女,面对百万的金玉财富,起初就如同不存在一般。四十岁时削去头发遁入佛门,就像浮云飘入了广阔的天空。 他像达摩祖师一样面壁静修,以此自娱自乐,像饮光尊者那样苦行,又有谁能比得上呢?河西的将军相貌粗犷,见到他就如同鱼儿见到了水一样亲近。南阳的侍郎饱读诗书,为他修建了一座小庵,早晚都关心着他。 他已经断尽了所有的烦恼,此生怎能再被世俗所拘束呢?他不拿着钵盂去庐山,秋风起时,有意前往三吴之地。 天竺的两座山是佛子们居住的地方,赤城山更是在沧海的角落。他在那些地方观照因缘,有些犹豫徘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来寻找我这个老头子。 清泠台下的杂草已经铲除干净,我为他留好了一张床榻,等着他来结跏趺坐。我也不吝惜再储备一斛蜂蜜,在这山间的晚年,任时光悠闲地流逝。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