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山岩

昔造阳羡二洞天,我生已当谢人间。 尔来投裔亦无事,澹山岩下欣跻攀。 群峰驾肩来,江水会前湾。 灵气縚洞口,夐如宝陁山。 辇道转西升,斗入初无艰。 翡翠凿穹庐,略与天相弯。 寛广容万席,清润非人寰。 东南豁阳明,仰视如含环。 青萝傅乔木,亦有败叶黫。 造化遗玉像,其人清且闲。 巧工或可为,谁能陟巅颜。 秦时隐君去成仙,空留石床水云般。 药炉不复九霞覆,唯余渥赭繁茅菅。 至行禅师化巨蟒,好事太守驱群顽。 崇坛峭罅皆可蹑,三穴旁出门无关。 壁间玉乳化为石,何术可煮完衰孱。 恨无仙骨空盘桓,欲留未可终当还。 仆夫告余趣归驭,落日西下云斑斑。

译文:

往昔我曾探访过阳羡的两个洞天福地,那时就觉得自己的一生已然到了该和人间诸事告别之时。 从那以后我被贬到这偏远之地,倒也没什么繁杂事务。来到澹山岩下,我满心欢喜地开始攀登。只见群峰好似并肩站立般簇拥而来,江水在前面的山湾处汇聚。洞口仿佛萦绕着一股灵动的气息,就像那传说中的宝陁山一样神秘。 沿着石道向西蜿蜒而上,进入山洞起初并没有什么艰难之处。洞内的穹顶如同精心雕琢的翡翠宫殿,几乎与天空的弧度相契合。这里宽敞得足以容纳上万张坐席,洞内清凉湿润,完全不似人间。 山洞的东南方向十分开阔明亮,抬头望去,那洞口的形状宛如玉环。青萝缠绕着高大的树木,也有枯黄发黑的败叶散落在一旁。大自然仿佛遗留下一尊玉像,那模样显得清幽闲适。即便是技艺高超的工匠或许能够雕琢出这样的形象,但谁又能登上那陡峭的山巅去完成如此杰作呢? 传说秦朝时有隐者在此修炼成仙离去,只留下那如同被水云环绕般的石床。曾经炼丹的药炉如今已不见九霞笼罩的盛景,只剩下一片红土和杂乱的茅草。 有德行高深的禅师在此化身为巨蟒,而热心的太守则驱赶着那些顽劣之物。高耸的祭坛和陡峭的石缝都可以攀登,山洞旁边的三个洞口门户大开。洞壁上的玉乳已经凝结成石,如果有办法能煮食这些石乳来治疗衰弱的身体该多好啊。 只恨我没有仙骨,只能在此徘徊留恋。想留下却又不能,终究还是要回去。这时仆人告诉我应该赶紧启程回去了,夕阳已经西下,天空中飘着斑斑云彩。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