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楚兴三颂 其二

给孤长者寻常有,应供如来不易逢。 二施本无差别理,莫论庭柏与庭松。

译文:

像给孤独长者这样乐善好施的人在世间平常也能见到,而能够真正供养如来佛祖这样的机缘却很难遇到。 财施和法施这两种布施,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差别,就别再去计较是庭院里的柏树还是庭院里的松树啦。 注:“给孤长者”是佛教中乐善好施的代表人物须达多长者,他用金砖铺地买下祇陀太子的花园,为释迦牟尼佛建造了精舍。“二施”通常指财施(以财物救济贫困)和法施(以佛法开导众生) 。这首诗整体传达出一种对布施本质的思考,强调不要执着于外在形式。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