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𬭁潭

余读子厚书,始闻钴𬭁潭。 榜舟西江下,振步愚溪南。 髙下凌山阿,松篁蔽秋岚。 土人识其地,古木森楩楠。 水深日波澜,此理亦易探。 古木为钴𬭁,土音正相参。 所记或不然,信书殊未甘。 此公废已久,山水穷年耽。 造化毫楮间,浮实微相锬。 幽心有默识,西归助清谈。

译文:

我读了柳宗元的文章,才第一次听说有钴𬭁潭这个地方。 我乘船沿西江顺流而下,然后迈开脚步来到愚溪的南边。 我在高低起伏的山坡间穿行,松树和竹子遮蔽了秋日山间的雾气。 当地的人知道钴𬭁潭所在之处,那里古老的树木中楩树和楠树长得很茂盛。 潭水很深,每天都有波澜,其中的道理也容易探究。 原来这里的古树形状就像熨斗,和当地的土语说法正相契合。 柳宗元所记载的或许不是这样,我仅仅迷信书本的话实在不甘心。 柳公被朝廷弃用已经很久了,他整年都沉浸在山水之间。 他把大自然的景色都写进了文章里,其中真实和虚浮的内容也略有差异。 我内心默默地有所领悟,等我西归之后,这些见闻可增添我清谈的谈资。
关于作者
宋代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