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程颢 盆荷二首 其二 盆荷二首 其二 1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程颢 衡茅岑寂掩柴关,庭下萧疏竹数竿。 狭地难容大池沼,浅盆聊作小波澜。 澄澄皓月供宵影,瑟瑟凉风助晓寒。 不校蹄涔与沧海,未知清兴有谁安。 译文: 在简陋的茅屋中,四周一片寂静,柴门紧紧关闭着。庭院里,几竿稀疏的竹子在那里静静地立着。 居住的地方狭窄,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建造一个大大的池塘。没办法,只好用浅浅的花盆,来营造出一点小小的波澜景象。 到了夜晚,澄明皎洁的月亮洒下清光,映照在盆荷之上,仿佛为它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夜景。清晨时分,瑟瑟的凉风袭来,让周围的空气带上了丝丝寒意。 其实不必去计较这小小的盆荷之水和那广阔无垠的沧海有多大差距。只是不知道,这份欣赏盆荷的清雅兴致,又有谁能真正安心享受呢。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