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人古松

直枝难立鸟徘徊,地瘦根孤碍石回。 山野不逢终更老,闾阎无用始为材。 更无匠伯身尝过,祗有幽人眼暂开。 谁与东风记霜雪,争令平地肯栽培。

译文:

这首诗以古松自比,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下面是它的现代汉语译文: 古松的枝干笔直,鸟儿难以在上面栖息停留,只能在空中徘徊。它生长在土地贫瘠的地方,根系孤独,还得绕过石头艰难地扎根生长。 这古松生长在山野之中,始终没有遇到赏识它的人,只能在岁月中渐渐老去。它对于那些世俗的街巷人家来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却恰恰因为如此,才保持了它作为独特木材的品质。 更没有技艺高超的工匠曾经路过这里,赏识这棵古松。只有那些隐居的高人,偶尔路过时,才会短暂地留意到它。 有谁能替东风记住这古松在霜雪中傲然挺立的身姿呢?又有谁能让人们愿意在平地上好好栽培这样一棵不同寻常的古松呢?
关于作者
宋代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