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满子权

昔心何悠悠,今学益漫漫。 莽如浮江河,浩不际崖岸。 生虽乐文字,勤不偿几案。 重编空堆尘,折简久枯汗。 徒知陈市肆,表列环四畔。 已无探讨勤,胡可贤否按。 零丁晚观玄,泯灭旧习彖。 得指来岁期,失忘去日筭。 尝闻勤惰间,已是愚智判。 蒙羞欲何颜,避耻愧无翰。 不能绳已怠,何力禁人叛。 文章触世嫌,议语限客窜。 时牵好恶卑,俗挠是非乱。 早衰夺旧刚,多病袭新懦。 心经衣食艰,事废米盐半。 何谋脱身去,割迹与俗断。 耕荒食新收,凿窒复旧贯。 念生如冬冰,至死仅春泮。 其间能几时,何恃苦自缓。 翩翩淮南英,显显士林冠。 方予未为游,辱子昔同闬。 篇章觌新华,论说听横捍。 包奇晚自走,去实王府玩。 近书何相撩,颇以名见谩。 不知老者拙,弃此久已断。 子方勇自树,解辔纵新𫘣。 行期拾春青,采缀绾归腕。 乖离思旧欢,迁徙就新绊。 无琴虽自歌,有酒欲谁伴。 闲暇当寄诗,持此资贸换。

译文:

往昔我的心境是那样悠然自在,如今学业却愈发迷茫难进。就像在江河中漂浮,茫茫然看不到岸边。 我虽然喜爱文字,可付出的勤奋与案头堆积的学业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重新编订的书籍白白地堆满灰尘,翻阅过的书简也早已陈旧,上面的笔迹都已褪色。这些书籍只是像摆在集市上的商品,陈列在四周。我已经没有了深入探讨学问的劲头,又怎么能去评判学问的优劣呢? 到了晚年我才开始研读《太玄经》,以往熟悉的《周易》象数之学也渐渐淡忘了。我期望来年能有所领悟,却把过去的时光都荒废了。 我曾听说,勤奋和懒惰之间,其实就是愚笨和聪慧的分界。我满心羞愧,都不知道该以怎样的面目示人,想躲避耻辱却又没有能力。我连自己的懈怠都约束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制止别人的背离呢? 我的文章触犯了世俗的忌讳,言论也被限制,只能被他人排斥在外。时常受到个人好恶的影响,世俗的观念又扰乱了是非判断。 我过早地衰老,失去了往日的刚强,又疾病缠身,变得愈发懦弱。心里整日操心衣食的艰难,很多事情因为柴米油盐的琐事而荒废了一半。 我该谋划着如何摆脱这一切,与世俗的种种一刀两断。去开垦荒地,食用新收获的粮食,凿个屋子,恢复以往简单的生活。 想想人生就像冬天的冰块,到死时也不过像春天解冻一样短暂。这中间能有多少时间呢,又凭什么一直这样懒散下去呢? 你啊,是淮南一带才华出众的英杰,是士林之中耀眼的佼佼者。在我还没和你交往的时候,承蒙你不嫌我和你同住在一个里巷。我欣赏到你篇章中的清新文采,聆听你论说时的慷慨激昂。后来你带着自己的才华去了王府,得以施展抱负。 最近你写信来调侃我,还以名声来夸赞我。你不知道我这个老头子已经笨拙不堪,早就和那些事断绝关系了。 你正勇敢地树立自己的志向,解开缰绳,让骏马尽情驰骋。你正期待着收获春日的成果,把美好的事物都揽入怀中。 分别之后我常常怀念过去的欢乐时光,如今生活又有了新的羁绊。没有琴我虽然可以独自歌唱,有了美酒却又能和谁一起相伴畅饮呢? 闲暇的时候你可要寄诗给我,咱们就用这诗歌来交流情谊吧。
关于作者
宋代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