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束徽之索诗

世味久已谙,多恶竟少好。 惟诗素所嗜,决切欲深造。 人安已不休,众耻我独冒。 有如獭行迹,欲改复自蹈。 肝肠困寻搜,吻舌倦搏造。 心灵无余多,为此日有耗。 已勤尚无成,既苦每自劳。 自笑如秋蝉,饥极不止噪。 努力排韩门,屈拜媚孟灶。 惟此二公才,百牛饱怀抱。 我如饿旁者,盻盻不得犒。 不知去几多,穷行究未到。 无门隔籓篱,发罅窥堂奥。 爱之不可入,抵触发狂噪。 借使苟有成,不知竟何要。 孤名非所求,弊俗讵足傲。 况乃非所及,穷海未为浩。 不知何时休,定讫死与耄。 因疑今世人,恐有我同操。 徽之才超髙,竿幢出标纛。 为学尚淹蕴,富櫜不肯暴。 文章内朱豹,外袭一以皂。 大论尤坚强,推舟出行奡。 珉砆不施功,径欲制珪瑁。 幸此不我陋,教诲日陈告。 昨因语及诗,请我使自道。 屡谢不得命,迫窄遂颠倒。 披坚诱羸兵,伏瓴待穿盗。 取胜虽然必,窘穷亦堪悼。 勉为瓦砖投,幸有金珠报。

译文:

我早就尝遍了世间滋味,世间大多是让人厌恶的,值得喜欢的事物少之又少。 唯有诗歌是我一直以来的嗜好,我急切地想要在诗歌创作上达到高深的境界。 别人在安逸享受的时候我却不停创作,众人都以写诗为耻,只有我敢于去做。 就像水獭留下的行迹,想要改变却又不由自主地重复老路。 我为了写诗绞尽脑汁,搜寻灵感,舌头都因为反复推敲而疲倦不堪。 我的心智本来就不多,因为写诗每天都在消耗。 我已经如此勤奋了,却还没有什么成就,既辛苦又常常是白费力气。 我嘲笑自己就像秋天的蝉,饿极了还叫个不停。 我努力想要跻身韩愈那样的文学大家门下,像屈从于权势一样去讨好孟郊这样的诗坛前辈。 这两位大家的才华,就像能让百头牛吃饱的草料一样丰富。 而我就像在一旁挨饿的人,眼巴巴地盼着却得不到一点犒赏。 不知道距离他们的境界还有多远,我一路穷追却始终无法到达。 中间仿佛有无形的门户和藩篱阻隔,只能从缝隙中窥探他们高深的学问。 我喜爱他们的境界却无法进入,抵触之下不禁发狂般地叫嚷。 就算我真的有所成就,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并不追求孤独的虚名,也不值得去傲视这败坏的世俗。 况且我根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这差距比那无尽的大海还要辽阔。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写诗,估计要到我死去或者年老昏聩的时候了。 我因此怀疑现在的世人中,恐怕有和我一样执着于写诗的人。 束徽之你的才华超群,就像旗帜高高飘扬,在众人中格外突出。 你做学问深厚含蓄,就像装满财宝的袋子却不轻易外露。 你的文章就像外表黑色、内里有文采的朱豹。 你发表的宏论尤其坚定有力,就像推动船只在急流中航行。 你不满足于普通的玉石,直接想要雕琢出珍贵的珪瑁。 幸亏你不嫌弃我浅薄,每天都对我进行教诲。 昨天因为谈到诗歌,你让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多次推辞却无法拒绝你的要求,在你的逼迫下我慌乱不已。 这就像让我披上坚固的铠甲去引诱那些瘦弱的士兵,趴在房顶上等待穿墙的盗贼。 虽然取胜是必然的,但我这种窘迫的处境也实在令人悲哀。 我勉强抛出这些如同瓦砖般的拙作,希望能换来你如同金珠般的佳作。
关于作者
宋代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