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韩丞相定州阅古堂

始闻定作阅古堂,又闻定有阅古诗。 扬之远定五千里,思得两翅擘以飞。 偶闻人来说堂事,初敝两壁无尘疵。 间时公来命绘匠,亲以玉指交画挥。 教令某载若某状,匠拜奉命唯不辞。 左图守相父母吏,右状将帅熊罴姿。 长冠峩峩伟笏佩,鬬以玄白为裳衣。 屹如丁宁立以议,逊若避让行而随。 图成俨毅色可詟,过吏不敢窃目窥。 仍令大笔署行事,写出黑胆朱肝脾。 死者有灵如不冺,合有英气来附兹。 故公之谋不知出,宜有神鬼阴助其。 茫茫九泉谓巳朽,岂意一旦存形仪。 请留中壁素莫绘,待千岁后公以归。 当搜国匠第一手,状写公像存依稀。 要知文完武绳备,遗与万世瞻思资。 我知观者定堕泪,不复岘首羊公碑。 又闻当世大手笔,磊砢诗句相撑支。 手搏蛟龙拔解角,爪擘虎豹全脱皮。 郓州溪堂遂寂寞,韩诗尘蔽人不吹。 想应从此传万世,粹玉贯串珠萦累。 小戎何为而缩伏,久滞公斧血不滋。 何时功成事业就,两手一扫清三垂。 归来天子喜以颔,泰阶辉焕平无欺。 次招当世草茅士,各使呈露心腹披。 缔裾联缨上廊庙,留与后世图为师。 然后回谢阅古堂,彼合异代今一时。

译文:

一开始就听闻在定州建造了阅古堂,接着又听说有关于阅古堂的诗篇。我远在距离定州五千里之外的地方,恨不得生出双翅奋力飞去。 偶然听人说起阅古堂的事情,起初堂屋的两面墙壁崭新没有一点瑕疵。闲暇的时候韩丞相前来,命令画匠过来,亲自用手指比划着描绘。他吩咐画匠某个年代的人物该是什么模样,画匠恭敬地领命,不敢推辞。 左边的壁画描绘的是郡守、国相、父母官等官吏的形象,右边画的是将帅们如熊罴般威武的姿态。画中人物头戴高高的帽子,腰佩着长长的笏板,穿着黑白相间的衣裳。他们有的站立着,神情庄重像是在认真商议事情;有的谦逊礼让,像是在行走中跟随。壁画完成后,人物形象威严刚毅,让人看了心生敬畏,过往的官吏都不敢偷偷用眼睛去看。 韩丞相还让人用大笔写下这些人物的事迹,把他们赤诚的忠心都展现出来。如果死去的人有灵魂且没有消散,想必他们的英魂会附着到这些壁画上。所以韩丞相的谋略常常让人猜不透,大概是有神鬼在暗中相助。那些沉睡在九泉之下、本以为早已腐朽的人,没想到如今能有形象留存世间。 请把中壁留着暂时不要作画,等到千年之后韩丞相仙逝。到时要寻访全国最厉害的画师,把丞相的模样描绘下来留存。要让大家知道丞相文才完备、武略严谨,将他的形象留给后世瞻仰和思念。我想看到这幅画像的人一定会感动落泪,这可比那岘首山的羊公碑更让人动容。 又听说当今有才华横溢的大手笔写下了很多气势磅礴的诗句。那些诗句就像能徒手与蛟龙搏斗,拔下它的角;像能抓住虎豹,把它们的皮完整地剥下来一样震撼。自从有了关于阅古堂的诗,郓州的溪堂诗便显得寂寞无闻了,韩丞相的诗就像被灰尘掩盖却无人去拂拭。 想来这些作品从此会流传万世,就像用粹玉串连起来,被珍珠环绕。小小的敌人为何还能苟延残喘,长久地抗拒丞相的征伐,让战场的刀剑久未染血。 什么时候丞相能功成名就,一举扫清国家边境的忧患。归来时天子会高兴地点头赞许,象征天下太平的泰阶星也会光辉闪耀,天下真正太平无欺。 然后丞相可以招募当世那些隐居的贤才,让他们都能畅所欲言,表露自己的心意。让他们穿着整齐的服饰登上朝堂,为后世树立榜样。之后丞相再回首看这阅古堂,这里虽历经不同时代,但此刻却有着同样的意义。
关于作者
宋代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