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

山环环兮相围,溪乱乱兮涟漪。 花漫漫兮不极,路缭缭兮安之。 弃舟步岸兮欲进复疑,山平阜断兮忽得平原巨泽,莽不知其东西。 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风回地近兮将亦闻乎犬鸡。 信有居者兮,盍亦往而从之。 语何为乎独秦,服何为乎异时。 见何惊兮遌错,貌何野而栖迟。 问何迂兮古昔,听何感而喑噫。 秦崩晋代兮河覆山移,天颠地陷兮何有不知。 上无君兮孰主,下无令兮孰随。 身群居而孰法,子娶嫁而孰媒。 既弃此而不用,何久保而弗离。 岂畏伏于乱世兮,犹鱼潜而鸟栖。 宁知君之为扰兮,不知上之可依。 岂惩薄而过厚兮,遂笃信而忘欺。 将久习以成俗兮,亦耳目之无知。 眷叙言之绸缪,与欢意之依稀。 及情终而礼阕,忽回肠而念归。 更酸颜而惨頞,叹异世之从容。 惜暂遇之偶然,嗟永离而莫同。 舟招招而去岸,帆冉冉以行风。 豁山霭之披袪,赫晓日之曈昽。 惊回舟而返盼,忽迳断而溪穷。 目恍惚兮图画,心辀张兮梦中。 何一人之独悟,遂万世之迷踪。 惟天地之茫茫兮,故神怪之或容。 惟昔王之制治兮,恶魑魅之人逢。 逮后世之凌夷兮,固人鬼之争雄。 抑武陵之丽秀兮,故水复而山重。 及崖悬而磴绝,人迹之不到兮,反疑与夫仙通。 君生其地兮,宜神气之所钟。 观颜面之峭峭兮,其秀犹有山水之余风。 悯斯民之无知兮,久鬼覆而仙蒙。 顾穷探兮远览,究非是之所从。 因髙言而大唱,一洗世之昏聋。

译文:

群山环绕啊相互依偎,溪水纷乱啊泛起层层涟漪。 繁花似锦啊一眼望不到边际,道路曲折啊不知该走向哪里。 弃船上岸啊想要前行却又迟疑,山势平缓、土丘断开啊忽然见到一片平原和大湖,迷茫得辨不清东西。 桑麻整齐啊田野治理得很好,微风拂来、距离渐近啊仿佛能听到犬吠鸡鸣。 确实有居住的人啊,为何不前往追随他们。 为何说他们只知晓秦朝,为何他们的服饰和时代不同。 见到外人为何惊讶得手足无措,容貌为何如此质朴而迟缓。 询问他们往昔的事为何如此迂远,听闻回答为何感慨叹息。 秦朝灭亡、晋朝代立啊山河变迁,天翻地覆啊他们怎么会一无所知。 上面没有君主啊谁来主宰,下面没有政令啊谁去追随。 人们群居在一起啊遵循什么法则,子女婚嫁啊谁来做媒。 既然抛弃了这些不用,为何长久守护这里而不离去。 难道是畏惧乱世而躲避啊,就像鱼潜入水底、鸟栖息山林。 只知道君主会带来纷扰啊,却不知道可以依靠朝廷。 难道是惩戒世态凉薄而过度求厚啊,于是深信不疑而忘了可能被欺骗。 还是长久习惯而成了风俗啊,连耳目都变得无知。 眷恋着他们言辞的诚挚,回味着那隐约的欢乐之意。 等到情谊结束、礼节完成,忽然心中惆怅而思念归乡。 更加面容酸楚、眉头紧皱,感叹在这不同的世界里曾有过的从容。 可惜这短暂相遇的偶然,叹息永远分离而不能再相聚。 小船摇曳着离开岸边,船帆缓缓地迎着风前行。 山间的雾气豁然散开,明亮的朝阳渐渐升起。 惊讶地回过船来回望,忽然道路断绝、溪流到了尽头。 眼睛恍惚啊如在图画中,内心紧张啊好似在梦中。 为何只有一人领悟,就让后世永远迷失了踪迹。 天地如此广阔渺茫啊,所以或许能容纳神怪之事。 往昔圣王治理天下啊,厌恶遭遇魑魅一样的人。 到后世世道衰败啊,本就是人鬼相互争雄。 或许是武陵景色秀丽啊,所以山水重重环绕。 等到悬崖高悬、石阶断绝,人迹罕至的地方啊,反而怀疑与仙境相通。 你生长在那片土地啊,应该是神气汇聚之处。 看你面容冷峻啊,那灵秀仍带着山水的余风。 怜悯这些百姓的无知啊,长久被鬼魅掩盖、被仙境迷惑。 你应该深入探寻、广泛游览,探究是非的根源。 因此要高声宣扬,彻底洗清世人的愚昧与糊涂。
关于作者
宋代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