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与可同出守湖州

东蜀老儒者,吴兴新使君。 前更四州守,风政超古人。 归来天禄阁,袖手随众群。 一毫不染指,世味从甘辛。 谓柔未易招,谓刚可以亲。 浑然镇冒器,承以缫率文。 词章谢剞劂,天葩出灵根。 冥冥古咸池,众听所卧闻。 外物了无累,独爱霜中筠。 应怜岁寒节,落笔收天真。 七贤与六逸,林下仍溪滨。 对之浪狂醉,顾岂知此君。 比年不多写,造化悭至珍。 而我得二纸,毫素余清芬。 留当雪霜展,可慰思慕勤。 煌煌钟鼎具,未许刊名勋。 聊复咏黄鹄,南国垂朱轮。 拔足出埃壒,投身当水云。 人与境相得,长鲸卧天津。 冰壶地千里,云屏山四邻。 醉月若下酒,芼羮沼渚莼。 仕宦子虽适,孤陋予何伸。 曲蓬谁与直,坐远兰蕙熏。 临风写高兴,愿寄江南春。

译文:

在东蜀有一位老儒者,如今即将成为吴兴的新任长官。 他此前已经担任过四个州的太守,施行的教化与政绩远超古人。 他曾回到天禄阁任职,安闲自在地与众人一同共事。 他为人廉洁,对功名利禄丝毫不动心,世间的酸甜苦辣任由它去。 有人说他性格柔和,难以招揽结交;但也有人觉得他刚正,实则可亲可敬。 他就像一个沉稳的器物,有着华丽的装饰却不失庄重。 他的文章不需要过多雕琢,如同天生的奇葩从灵根上绽放。 他的才华就像那幽深的古咸池之音,众人只能在梦中听闻。 他对外界的事物没有丝毫牵挂,唯独喜爱那霜雪中的竹子。 他大概是怜惜竹子岁寒不凋的气节,提笔作画便能捕捉到竹子的天然之美。 那竹林七贤和竹溪六逸,在林下溪边肆意狂放,对着竹子喝得酩酊大醉,却未必能真正理解竹子的品性。 近年来他作画不多,仿佛造化也吝啬这珍贵的作品。 而我有幸得到他的两幅画作,那纸墨间还留存着清幽的芬芳。 我打算在雪霜时节展开画作,以此慰藉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那些显赫的钟鼎礼器,未曾记录下他的功勋。 他只能暂且像黄鹄一样,前往南方任职。 他从尘世的污浊中抽身而出,投身到水云之间。 人与这美好的环境相互契合,就像长鲸卧于天河一般自在。 那里有千里的洁净之地如冰壶般澄澈,四周的山峦如屏风般环绕。 他可以在月下醉饮若下美酒,品尝用沼渚莼菜做的羹汤。 你为官任职虽然惬意,但我这孤陋寡闻之人又该如何施展抱负呢? 我就像那弯曲的蓬草,无人能让我挺直,只能远远地感受你如兰蕙般的芬芳。 我迎着风写下这满怀的兴致,希望能将这份心意寄到江南的春天里。
关于作者
宋代刘挚

刘挚(一○三○~一○九七),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试南宫令,徙江陵观察推官。英宗治平中,以韩琦荐补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书论列新法不便,贬监衡州盐仓。数年后,召入同知太常礼院。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迁右司郎中。因建议执政合厅办事,被言者劾以他故,罢官归乡。明年,起知滑州。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元祐六年(一○九一。拜尚书右仆射。挚性峭直,勇于去恶,旋为谗者罗织,出知郓州,徙青州。绍圣初哲宗亲政,以元祐党人累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八。有《忠肃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宋史》卷三四○有传。 刘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王灏编《畿辅丛书》本(简称畿辅本)。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