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山插空望不足,行信马蹄入幽谷。 生平未惯尘外游,先酌寒溪洗尘目。 自疑身是武陵客,误逐桃花迷水曲。 欲穷本始问岁月,亭上雄文凿青玉。 意高语险测难到,拂散白云再三读。 乃知造作自混沌,山神固护宝藏匵。 路歧未许车马通,白日苍烟走麋鹿。 一从紫府仙人来,指出洞天三十六。 膏泽疏开不死泉,栋梁养成岁寒木。 灵苗异草无根株,摇荡清香过林麓。 峰峦围匝别是天,天在山中成大畜。 先生之心此其象,往行前言深蕴蓄。 议论吐为仁义辞,文章散作生灵福。 默笑真工功未醇,饾饤春风弄红绿。 聃云谷得一以盈,以一能应无穷声。 千古万古声不尽,先生得之为声名。 公之声名公之心,日益远大日益深。 愚儒耳目所不及,奋笔空成幽谷吟。
幽谷吟上欧阳内翰
译文:
滁州的山高耸入云,怎么看都看不够。我骑着马随意前行,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幽深的山谷。
我这一生都没怎么在这尘世之外游玩过,先舀起寒冷溪水中的水,洗一洗被尘世沾染的双眼。
我怀疑自己就像是武陵的渔人,不小心追逐着桃花,迷失在了曲折的水流之处。
我想要探寻这山谷的起源和年代,看到亭子上有一篇气势雄浑的文章,像是刻在青玉之上。
文章立意高远、语句奇崛,其意境难以揣测。我拂开山间的白云,一遍又一遍地诵读。
这才知道这文章的创作灵感源于开天辟地之时,就像有山神精心守护着这珍贵的宝藏一样。
山间道路崎岖,不允许车马通行,只有麋鹿在白天的苍烟中奔跑。
自从欧阳先生这位紫府仙人来到这里,他指出了这如同洞天福地般的三十六处美景。
他的恩泽让这山中涌出了仿佛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泉水,培育出了能够担当栋梁的耐寒树木。
灵苗异草在这里没有固定的根株,它们摇曳生姿,散发出的清香弥漫过树林和山麓。
峰峦环绕,这里仿佛是另一个天地,这天地在山中就如同《易经》中的“大畜”卦象一般。
先生的内心就如同这山谷一样,蕴含着丰富的过往经历和深刻的思想。
先生议论时政能说出仁义的言辞,文章流传下来能为百姓带来福祉。
我暗自嘲笑那些徒有精巧技艺却功夫不纯的人,他们就像在春风中堆砌着红绿颜色,华而不实。
老子说山谷得到“一”就能够充盈,凭借这“一”就能回应无穷的声音。
从古至今,这声音永远不会消失,先生得到了这“一”,成就了自己的声名。
先生的声名和先生的内心,一天比一天远大,一天比一天深沉。
我这愚笨的儒生,见识有限,只能奋力提笔,写下这首《幽谷吟》。
关于作者
宋代 • 杨杰
杨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军(州治今安徽无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著有文集二十余卷,《乐记》五卷,已佚。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知无为军赵士㣓编次其诗文为《无为集》十五卷,其有关释老二家诗文另编别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今别集已散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杨杰诗,以宋赵士㣓无为军刻《无为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无为子小集》(简称小集本),《宋百家诗存》所收《无为集》,及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民国李之鼎校《宋人集》本(简称李校)。《两宋名贤小集》中多有底本未收诗,今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