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蛩和长句

唧唧微呤透绮疏,乍令人意少欢娱。 留连夜景萧条甚,引惹秋声迤逦殊。 似向蜗庐频学啸,恐随蛙鼓亦吹竽。 能鸣岂羡蚣蝑股,不语堪嗤蛱蝶须。 赋就情诗感长信,惊回仙梦失苍梧。 虽知物性何喧寂,应念年华却叹吁。 从此渐为寒月计,凭谁与画小轩图。 西堂忽起东归兴,望断青嵩接绿芜。

译文:

那蟋蟀唧唧地轻轻鸣叫,声音透过精美的窗户传入屋内,乍一听到,让人的心情都变得有些失落,少了几分欢娱。 我在这夜晚的景色中徘徊流连,只觉周围一片萧条冷落。这蟋蟀的叫声引得秋天的各种声音连绵不断,显得格外特别。 它那叫声,好似在我这简陋的居所里频繁地学着呼啸,又让人担心它会不会像南郭先生吹竽一样,跟着那蛙鸣声滥竽充数。 它能够畅快鸣叫,哪里会羡慕那蜈蚣和蝑虫用来发声的腿;而那些像蝴蝶一样沉默不语的,实在是让人觉得可笑。 听到这虫鸣,我仿佛写下了饱含深情的诗篇,就像当年班婕妤在长信宫中所作的怨诗,心中满是感慨;这叫声又惊扰了我如仙般的美梦,让我仿佛失去了梦中的苍梧仙境。 虽然我知道万物都有或喧闹或寂静的特性,可还是忍不住感叹这流逝的年华。 从现在起,天气渐渐转寒,这蟋蟀也该为即将到来的寒月做打算了。可又有谁能为我画一幅这小轩窗前的景致图呢? 此刻,我在西堂突然涌起了东归故乡的念头,痴痴地望向远方,目光穿过那青色的嵩山,一直到那翠绿的荒草,却怎么也望不到尽头。
关于作者
宋代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