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峻山形壮,周遭尽胜游。 抱岩如拱手,转岭似回头。 老木凌空迥,浓云覆石幽。 朝阳千里快,暮雨数峰愁。 涧底猿随鹿,松颠鹤胜鸥。 香花开静宇,烟火认他州。 宝翰中朝锡,神灯半夜留。 势容逋客恋,景许化工偷。 雪色连年贮,岚光几院收。 仙葩多踯躅,野果号猕猴。 法印传无碍,禅机问即酬。 丛林分径路,莲社得朋俦。 眼远层霄阔,心澄外物浮。 登临豁尘抱,今古信悠悠。
云顶山次韵
译文:
云顶山地势高峻,山形雄伟壮观,它的周边处处都是值得游览的美景。
环绕着山岩的形状,就好像人拱手作揖一样;那蜿蜒转折的山岭,好似人在回头张望。
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显得格外高远;浓厚的云朵覆盖着石头,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氛围。
清晨,朝阳洒下,让千里大地都充满了快意;傍晚,山间的雨笼罩着几座山峰,仿佛它们也在含愁带忧。
山涧底部,猿猴跟随着鹿群一同活动;松树枝头,仙鹤的风姿远胜过那水上的沙鸥。
清幽的庙宇旁,香气四溢的花朵静静绽放;从远处袅袅升起的烟火,可以辨认出那是其他州郡的所在。
这里曾得到朝中赐予的珍贵墨宝,半夜时分还仿佛有神灯停留照耀。
这山势容留着那些隐居的人深深眷恋,如此美景就算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仿佛是悄悄偷来的杰作。
山上的积雪常年不化,就像被长久贮存着;山间的雾气和光彩,被几座寺院尽收眼底。
山中的奇异花朵大多是杜鹃,野果中有被叫做“猕猴”的品种。
佛法的印记在这里传承,没有任何阻碍;参禅的机锋,一经询问就能得到回应。
茂密的丛林中分出了条条小径;就像东晋的莲社一样,在这里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层层云霄显得无比广阔;内心澄澈宁静,外界的纷纷扰扰都如同浮云一般。
登上这云顶山,让我胸中的尘世烦恼都豁然开朗;古往今来,岁月悠悠,一切都如此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