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质夫运使大夫久旱喜雨长句

六月阳初亢,三农否忽倾。 应祈由化力,蒙惠得欢声。 草木英华动,山川气象清。 石间看燕舞,池上觉蛙鸣。 水阔江尤渺,云浓夜未明。 逡巡烦暑薄,时序好风轻。 喜意知余润,忧心恐易晴。 秀园吟际适,丰野望中平。 勤有贤侯志,霖非旧史评。 不须穷造物,土俗但犂耕。

译文:

六月里,天气刚开始干旱,农民们的处境忽然间陷入了困境。 这一场雨应和着人们的祈愿而降下,全是因为上天的造化之力,百姓们蒙受这甘霖的恩惠,到处都响起了欢快的声音。 草木在雨水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山川也因这场雨而显得气象清朗。 在石头间能看到燕子欢快地飞舞,池塘边也能听到青蛙响亮的鸣叫声。 江水因为雨水而变得更加宽阔浩渺,夜晚浓厚的云层让天色都难以明亮。 转眼间,闷热的暑气渐渐消散,时节也迎来了轻柔的好风。 满心欢喜,知道这场雨还有后续的润泽作用,但又忧心这雨很容易就会停止放晴。 在秀丽的园子中吟诗,感觉十分惬意,放眼望去,田野一片丰饶平整。 贤明的地方长官有着为百姓操劳的志向,这场及时雨可不能简单用旧史里的记载来评判。 不必去探究这造物的奥秘,百姓们只要安心地进行耕种就好。
关于作者
宋代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