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初春微雪

治有春阳感,和无月律差。 浓云方聚鹤,冻桞亦飘花。 瑞应来如响,群情喜溢涯。 纵观天势淡,俄失地形窊。 素月交晖耀,狂风助击拏。 一斑迷隐豹,三尺晦祥鸦。 塞上威尤澟,军中语敢哗。 汉兵同被练,朔地讶吹沙。 冷焰侵残燧,寒声入旧笳。 飞纨安用裂,种玉岂须畬。 清洁山川景,微茫草木芽。 垦田因泽及,望岁已心遐。 共荷沾濡力,应忘旱歉嗟。 诗豪夜传卷,贺客晓趋衙。 渗漉元侯德,生成赤子家。 指期三日耜,拭目万箱车。 况赖深仁恤,会蠲重赋加。 愿赓称颂句,岂肯匿咬哇。

译文:

这是一首长诗,翻译如下: 治理有方,恰似春日暖阳让人感动,和谐的气象与音律节拍毫无偏差。 浓厚的乌云聚集在一起,仿佛仙鹤群集,冻僵的柳树也像在飘洒着雪花。 祥瑞的征兆来得如此迅速,就像回声响应声音一样,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放眼望去,天色渐渐变得黯淡,很快地,低洼的地方也被雪覆盖而难以辨认。 洁白的月亮与雪光相互交映,狂风呼啸助力,雪花在空中激烈地飞舞。 雪下得如此之厚,连隐藏的豹子也难以分辨其斑纹,吉祥的乌鸦也被三尺厚的积雪遮蔽了身影。 边塞上的威严更加凛冽,军队中没人敢大声喧哗。 汉军的士兵们都被雪覆盖,就像穿着白色的战衣,北方大地惊讶于这如沙般飞扬的大雪。 寒冷的光芒侵袭着残余的烽火,寒风的呼啸声融入了陈旧的胡笳声中。 此时无需撕裂白色的丝绸来形容雪景,也不必去耕种传说中能长出美玉的田地。 山川被装点得一片清洁,草木的嫩芽也在雪幕中若隐若现。 田地因为这场雪得到滋润,人们对丰收的期盼也愈发遥远。 大家都承受着这场雪润泽万物的力量,应该忘却之前干旱歉收的叹息。 诗人们在夜里相互传阅着赞美这场雪的诗篇,前来祝贺的客人清晨就赶到官府。 这场雪渗透着地方长官的德泽,如同养育着百姓的家园。 预计不久之后,人们就可以拿起农具耕地,大家拭目以待那装满粮食的车辆。 况且还依赖着长官的深厚仁爱体恤,将会减免沉重的赋税。 我愿意继续创作称颂的诗句,怎肯隐藏自己内心的赞美之词呢。
关于作者
宋代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