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种橘繁如秔,尔今独以金为名。 岂非彼俗甚珍惜,谓其可比百炼精。 千头尽帯秋色老,一腹皆饱晨霜清。 初筵特此献磊落,满座不觉窥光晶。 宝肆豪华竸相胜,玛瑙散入雕盘盈。 珠庭变化望已久,仙丹忽向洪炉成。 试侵香润擘圆粒,齿牙滴沥沾冰琼。 自怜孤根出远土,得并众果亲杯觥。 赤心可耻不嗤枣,虚表无用安须橙。 辛酸甘苦各存味,赖有知者加题评。
席上咏金橘
译文:
在江南地区,种植的橘子就像那田里的稻谷一样繁多,而如今这金橘却独独以“金”字命名。
这难道不是因为当地的人对它极为珍惜,觉得它就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纯净金属一般珍贵吗?
那成片的金橘树上,果实都带着浓浓的秋意,仿佛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痕迹,每一颗金橘肚子里都饱含着清晨寒霜的清新气息。
在宴会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端出这磊落的金橘。满座的人都不禁被它那晶莹的光泽所吸引。
这金橘就好像珠宝店里那些奢华的宝贝在相互争奇斗艳,又如同玛瑙被散落在精美的雕花盘子里,满满当当的。
大家早就盼望着能看到这金橘独特的样子,它就如同仙丹在洪炉里突然炼成一般令人惊喜。
试着剥开那散发着清香的圆润金橘粒,牙齿间顿时滴下那如同冰琼般的汁水。
我怜惜这金橘,它的根独自从遥远的地方生长而来,却能够和众多水果一起出现在酒杯之间,参与这场盛宴。
它有着一颗赤诚的心,这可比那华而不实的枣子要强多了;它也不像橙子那样徒有外表而没有实际用处。
金橘里包含着辛酸甘苦各种味道,还好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对它进行品评赞美。
关于作者
宋代 • 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