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公没世五百年,殊勋茂烈存简编。 我怀忠议不复见,读至旧史尝喟然。 穷山老尉有狄氏,问之乃曰公其先。 诰书家牒尽炳炳,照出往事如目前。 念公英节不见矣,见公远孙良可贤。 况公远孙实贤者,本末趣尚畴能肩。 昔从五季衰乱来,簪组飘坠归农廛。 平时下诏继绝世,沾以一命聊襃甄。 天资忠孝遂奋激,报祖许国惟勤拳。 胸中已有霜雪在,饮冰食蘗甘如膻。 尝云起迹自畎亩,幸得寸禄因赏延。 语言动静苟一失,辱及吾祖为欺天。 信者清白与刚毅,异代犹有芳风传。 如何十载走尘坌,绿髪减尽成华颠。 青云岐路苦悠远,谁借跬步为阶缘。 当途达者倘在念,一顾可使羽翼轩。 不惟廉操足敦劝,抑见袓德光绵绵。 嗟予之意止如此,感愤为君书此篇。
赠平羌狄尉
译文:
梁公(狄仁杰)离世已经五百年了,他那卓越的功勋和伟大的业绩都记载在史册之中。我心怀对他忠诚言论的追慕,却再也无法见到他本人,每次读到旧史中关于他的记载,常常会感慨叹息。
在这偏远山区有一位姓狄的老县尉,询问之后得知他是梁公的后人。他家的诰书和家谱都清晰明白,映照出往昔的事情就如同在眼前一样。
想到梁公的高尚气节再也见不到了,如今见到他的远孙,实在是令人觉得贤能。况且这位远孙确实是贤德之人,他的为人和志趣又有谁能比得上呢?
当年从五代十国的衰乱时期开始,家族的官爵地位逐渐衰落,族人都回到农村务农。后来朝廷下诏延续世家大族的后代,赐予狄氏后人一个小官职作为褒奖。狄尉天资忠孝,为此受到激励,他以报效祖先、为国效力为己任,勤勤恳恳、诚心诚意。
他的胸中已有如霜雪般高洁的品性,即便生活清苦,如同喝冰水、吃黄檗,也甘之如饴。他常说自己出身于田间,有幸凭借祖上的恩赏得到微薄的俸禄。如果自己的言行举止稍有差错,那就是辱没了祖先,是欺骗上天的行为。
确实,他的清白和刚毅,即便在不同的时代,也依然有美好的风范流传。可为什么他十多年来一直在尘世中奔波,青春的黑发都掉光变成了白发。通往高位的道路艰难又遥远,谁能借给他一小步的助力,让他有向上攀登的阶梯呢?
当权的达官贵人如果能留意到他,稍微眷顾一下,就能让他展翅高飞。这不仅能对廉洁的操守起到敦促劝勉的作用,也能让他祖先的德行更加光辉绵延。
我心中的想法就是这样,因感慨激愤为您写下了这篇诗文。
关于作者
宋代 • 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