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伯通云顶山长句韵

金渊地界东西州,谚云锦担垂两头。 中间石城最佳胜,二十余年尝再游。 奇峰虽向郡城见,好景半是僧家收。 松萝四面围绝顶,九夏不暑长如秋。 东隅忽值海日出,下照岩壑无深幽。 群阴破散宿雾敛,万象开阔晴云浮。 轩窗高处气势别,纵欲极望诚难周。 蓝凝后嶂远更秀,雪壅前溪寒不流。 软草将春鹿麌麌,浓林未暝蝉啾啾。 襌僧上堂演佛理,镗然钟韵喧层楼。 问之浮世輙不语,应笑世人多谬悠。 下山傥有顿悟者,直须作意无迟留。

译文:

金渊这个地方处于东西两州的地界上,民间谚语说它就像锦担垂挂在两头。 在这中间,石城的景色最为优美,二十多年间我曾两次来这里游览。 那奇异的山峰虽然在郡城也能望见,但许多美好的景致大半都被僧人们占去了。 松萝从四面环绕着山顶,即便在盛夏时节也不炎热,常年就像秋天一样凉爽。 突然,东边海面上太阳升起,向下照耀着岩石沟壑,没有一处幽深的地方不被照亮。 众多的阴暗被驱散,夜里的雾气也收敛起来,世间万物都显得开阔,晴朗的云朵在天空飘浮。 在高处的轩窗边,那气势与别处截然不同,就算我想极目远望,也实在难以看全所有景色。 后面的山峦呈现出蓝色,越远越显得秀丽,前面的溪水被积雪阻塞,寒冷得不再流动。 春天来了,柔软的草地上鹿儿成群地漫步,茂密的树林还未到傍晚,蝉儿就啾啾地鸣叫着。 禅僧走上佛堂宣讲佛理,响亮的钟声在高楼间回荡。 我向他们询问尘世之事,他们总是沉默不语,应该是在嘲笑世人大多荒谬无稽。 要是下山时有人能顿时领悟佛理,那就一定要下定决心,不要迟疑耽搁。
关于作者
宋代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