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有幸不幸,所逢皆一时。 道隆学自正,文敝俗亦衰。 匪惟古今异,况复好恶随。 观诗不观政,争议毓与基。 穷经不穷法,区区论桓僖。 必得大匠诲,然后圆中规。 譬欲攷躔度,亦先由浑仪。 所以君子教,众材无弃遗。 公来镇西州,为民张四维。 且曰化未孚,执咎归之谁。 醇𬪩造礼义,偷薄生夸毗。 予其本庠序,动以经为师。 善道易牖进,应和如埙箎。 自此石室生,处躬无匪彛。 勤诚戒挑达,美颂赞缉熙。 屡闻讲鼓集,不见儒冠欹。 远或千里至,箧笥相携持。 公堂坐无地,布满东西垂。 学殖务栽培,心茅悉芟夷。 前瞻数仞墙,竞欲趋公扉。 谓公富经术,执卷将问逵。 诵公勤学篇,华柔鄙玄晖。 杏坛乘春风,一日千万枝。 昔公长乌台,奏囊成殿帷。 药石尽晦密,世人罕闻知。 今公倡儒教,群情革其非。 道胜逢大壮,文明契重离。 继有巨篇作,拜贶如受龟。 咸韶奏清庙,音中爽与蕤。 琳琅聚宝肆,亘夜腾晶辉。 蛙鼓畏不鸣,鼠璞羞路岐。 信矣蜀政美,声闻已四驰。 海宇翘首望,天高终听卑。 行闻十行诏,匪朝促公归。 虽欲在泮饮,盛事安可期。
再和胡右丞视学
译文:
这首诗比较长且有一定的文言深度,下面为你逐句进行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 前半部分论述教育理念与环境
- **士有幸不幸,所逢皆一时。**:读书人有幸运和不幸运之分,这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境遇有关。
- **道隆学自正,文敝俗亦衰。**:当道德风气兴盛的时候,学术自然会走上正轨;要是文风衰败,社会风俗也会随之衰落。
- **匪惟古今异,况复好恶随。**:不仅古今的情况有差异,而且人们的喜好厌恶也会随之变化。
- **观诗不观政,争议毓与基。**:只关注诗歌本身而不考虑其背后的政治意义,就像只争论“毓”和“基”这些字(此处可能指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一样没有意义。
- **穷经不穷法,区区论桓僖。**:只钻研经书却不探寻经书中蕴含的治国方法,只是拘泥于讨论“桓”和“僖”(可能指历史上的一些人物或事件)这样的小问题。
- **必得大匠诲,然后圆中规。**:一定要有高明的老师来教导,这样才能像圆形符合圆规的标准一样,使学生学有所成。
- **譬欲攷躔度,亦先由浑仪。**:这就好比想要考察天体运行的度数,也得先借助浑天仪一样。
- **所以君子教,众材无弃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进行教育,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塑之才。
### 描述胡右丞的举措及成效
- **公来镇西州,为民张四维。**:您来到西州任职,为百姓树立起礼义廉耻的道德准则。
- **且曰化未孚,执咎归之谁。**:您还说教化如果不能深入人心,责任该归咎于谁呢。
- **醇𬪩造礼义,偷薄生夸毗。**:醇厚的风气能孕育出礼义,而轻薄的风气则会滋生谄媚奉承之人。
- **予其本庠序,动以经为师。**:您把学校作为根本,一切行动都以经典为指导。
- **善道易牖进,应和如埙箎。**:正确的道理很容易引导学生进步,师生之间的响应配合就像埙和箎演奏出和谐的音乐一样。
- **自此石室生,处躬无匪彛。**:从这以后,学校里的学生们,立身行事没有不符合道德规范的。
- **勤诚戒挑达,美颂赞缉熙。**:他们勤奋诚恳,戒除轻浮随意的行为,人们用美好的颂词来赞美他们的光明磊落。
- **屡闻讲鼓集,不见儒冠欹。**:经常能听到讲学的鼓声响起,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再也看不到儒生的帽子歪斜不整的样子。
- **远或千里至,箧笥相携持。**:远方的学子有的从千里之外赶来,手里提着书箱和行李。
- **公堂坐无地,布满东西垂。**:您讲学的公堂里坐得满满当当,连地方都没有了,学生们一直排到了东西两边。
- **学殖务栽培,心茅悉芟夷。**: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识,就像精心栽培作物一样,清除他们心中的杂念。
- **前瞻数仞墙,竞欲趋公扉。**:学生们望着您高深的学问,就像看到数仞高的墙一样,都争着想要到您的门下求学。
- **谓公富经术,执卷将问逵。**:大家都说您精通经学,都拿着书卷来向您请教学问。
### 对胡右丞的赞扬
- **诵公勤学篇,华柔鄙玄晖。**:诵读您写的《勤学篇》,那些华丽柔弱的文章和谢朓(玄晖)的作品都显得逊色了。
- **杏坛乘春风,一日千万枝。**:您在讲学的地方就像孔子在杏坛一样,如春风化雨,让千万学子茁壮成长。
- **昔公长乌台,奏囊成殿帷。**:过去您在御史台任职的时候,上奏的文书装满了袋子,在朝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药石尽晦密,世人罕闻知。**:您那些如同治病良药般的建议都被深藏起来,世人很少知道。
- **今公倡儒教,群情革其非。**:如今您倡导儒家教育,让大家都改掉了错误的观念。
- **道胜逢大壮,文明契重离。**:您道德高尚,正逢国家强盛之时,您的文明教化与光明的国运相契合。
- **继有巨篇作,拜贶如受龟。**:您接着又写出了宏伟的篇章,我们拜读您的赠作,就像得到了珍贵的神龟启示一样。
- **咸韶奏清庙,音中爽与蕤。**:您的文章就像在宗庙中演奏的《咸》《韶》之乐一样高雅,音韵和谐美妙。
- **琳琅聚宝肆,亘夜腾晶辉。**:您的作品就像珍宝店里琳琅满目的宝物,整夜都散发着晶莹的光辉。
- **蛙鼓畏不鸣,鼠璞羞路岐。**:那些浅薄的言论就像青蛙的叫声一样不敢再响起来,粗劣的东西也会在您的光芒下感到羞愧。
### 结尾表达期待
- **信矣蜀政美,声闻已四驰。**:确实啊,您在蜀地的政绩如此美好,名声已经四处传播开来。
- **海宇翘首望,天高终听卑。**:天下人都翘首盼望,上天终究会听到百姓的呼声。
- **行闻十行诏,匪朝促公归。**:很快就会听到朝廷下达的诏书,不久就会催促您回到京城。
- **虽欲在泮饮,盛事安可期。**:虽然我们还想在学校里举行庆祝的饮酒活动,但这样的盛事不知何时才能再期待了。
关于作者
宋代 • 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