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起高原一首奉送应之太博东归

西风起高原,万象动秋色。 渺弥洁寒流,惨淡升杲日。 嗈嗈云端雁,所响知自择。 岂独顺寒暑,行将避矰弋。 萧萧林间叶,早暮见疏密。 危梢怯摇撼,懔若遇彊敌。 骚人与志士,趋向在幽寂。 悲歌节物变,浩叹歳月失。 远忧积不解,难以斗酒涤。 中夜抚鸣琴,余声写沈郁。 窃尝穷天运,舒惨固其职。 胡为世网中,情熊异休戚。 达观殊不尔,旷怀居自适。 伟欤当世贤,明爽照今昔。 孤高松柏操,肯与霜雪易。 磊落鹰隼拳,何惮狐兔击。 天涯共一笑,肝胆露纤悉。 相从恨不早,此别重嗟惜。 夷途快览望,还驭忘涉历。 悲哉宋玉赋,安可赠行客。

译文:

秋风在高原上刮起,世间万物都被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那寒冷的水流浩浩荡荡,清澈而又广阔;惨淡的太阳缓缓升起。 云端传来大雁“嗈嗈”的叫声,它们飞行的方向显然是经过自己选择的。它们可不只是为了顺应寒暑的变化,也是为了躲避射鸟的短箭。 树林里的叶子在秋风中萧萧作响,早晚之间就能看出它们变得稀疏了。那些树梢顶端的叶子害怕被摇落,就像遇到了强大的敌人一样胆战心惊。 诗人和有志向的人,都向往清幽寂静的环境。他们为时节的变化而悲歌,为岁月的流逝而长叹。心中长久以来积累的忧虑难以排解,即使是喝上几斗酒也无法消除。半夜里抚摸着琴,那余音倾诉着深沉的郁闷。 我曾经深入探究过自然的运行规律,天气的好坏本就是它的职责所在。为什么在这尘世的罗网之中,人们的情感和态度会因为不同的境遇而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豁达的人不会这样,他们心怀旷达,能让自己过得自在舒适。你这位当世的贤才真是了不起啊,你的明智爽朗能映照古今。你有着像松柏一样孤高的操守,怎会因霜雪而改变。你有着如鹰隼一般磊落的气概,又怎会害怕去搏击狐兔。 我们在天涯海角一同欢笑,彼此的肝胆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遗憾没有早点与你相识相伴,这次分别更让人叹息惋惜。 希望你在平坦的道路上尽情眺望风景,返程的路上忘记旅途的艰辛。悲哀的宋玉所作的《九辩》之类的赋,可不能拿来赠给你这样的远行之人啊。
关于作者
宋代吕陶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