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辞

九月九日兮,登高何为。 古有此语兮,吾未暇论其是非。 菊花黄兮茱萸紫,二花此时还鬬开。 花满握兮酒满杯,人人欲上高楼台。 我与世人虽异好,此时亦难平襟怀。 因思雕虫篆刻事,此文乃是儒之灾。 如今此灾亦可避,不辞万里登崔嵬。 其如此物避不得,但恐积蠹伤良才。 是以天下美璞少,甚于矛戟戕琼瑰。 纵有美璞直万镒,埋之尘土何由来。 圣朝有意去灾害,愿将此物为渠魁。

译文:

九月九日这一天啊,登高是为了什么呢?古代就有关于这天登高的说法啊,我也没工夫去评判它是对是错。 菊花呈现出金黄的颜色,茱萸泛着紫色的光芒,这两种花在此时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人们手中满握着鲜花,酒杯也斟得满满的,每个人都想着登上那高高的楼台。 我和世间众人的喜好虽然不同,但在这个时候也难以平静自己的胸怀。于是我想到了那些雕琢文辞、卖弄学问的事,这样的文风其实是儒家的灾祸。 如今这种文风的灾祸是可以避开的,我不惜远行万里去攀登那高耸的山峰。然而有些不好的事物却难以避开,只担心它们像蛀虫一样,不断侵蚀伤害那些优秀的人才。 所以天下像美玉一样美好的人才很少,这比用矛戟去伤害美玉还要严重。纵然有价值极高、如同万镒黄金般的美才,可他们被埋没在尘土之中,又怎么能被人发现呢? 圣明的朝廷有意去除这些灾祸,希望能把这种不良文风当作首要整治的对象啊。
关于作者
宋代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