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祠东太乙宫七首 五言齐居有感一首

城中尘埃多,白日迷东西。 城中市井喧,半夜犹鼓鼙。 我本江海人,偶来东都客。 寸心虽自丹,两鬓颇欲白。 一为城南宿,晚若与世违。 不闻车马音,但见烟霞飞。 自喜复自羞,胡然久羁旅。 秋风弄涛时,聊可整归𫇛。

译文:

城市之中,尘埃漫天飞扬,大白天都让人分不清东西方向。城市里集市热闹喧哗,半夜时分还像战鼓声声般嘈杂不停。 我原本是喜爱江海风光、逍遥自在的人,偶然来到这东都成了一名客居之人。我这一颗心虽然依旧赤诚,但两鬓的头发却渐渐变得斑白了。 一旦在这城南住宿,瞬间感觉仿佛与这尘世隔绝开来。听不到车马行驶的喧闹声音,只看见如烟似霞的云雾在飘荡。 我既为能享受这般宁静而暗自欢喜,又为自己的现状感到羞愧。为何我会长久地漂泊在外呢?等到秋风涌起、波涛翻涌的时候,我姑且可以整理好归舟返回家乡了。
关于作者
宋代沈遘

沈遘(一○二八~一○六七),字文通,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召为集贤校理,权三司度支判官。擢修起居注,改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越州、杭州。英宗即位,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因母丧离职,服未竟而卒,年四十。遘与从叔括、弟辽,合称沈氏三先生。有《西溪文集》十卷。事见《临川文集》卷九三《内翰沈氏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遘诗,以明复宋本《沈氏三先生集·西溪文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清康熙戊戌吴允嘉校刻、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简称浙局本)。另从《纬略》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