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鲁连徒,放迹江湖滨。 强兹就朝列,俯仰羞众人。 初从东观游,尚得文字亲。 晚为大农属,始与俗吏伦。 簿书异我学,勾校违我贞。 有如锻戈剑,而乃驱匠轮。 颠倒失所措,左右迷厥津。 怳不知适从,但欲逃深榛。 独幸良友朋,志尚略一均。 继今三君来,益欣得有邻。 谁云典司殊,舍次密若鳞。 谁云晤语希,牖户日屡巡。 论文必高妙,谈道皆渊淳。 挥弄麈白玉,倾倒巾紫纶。 谓应餍饥渴,宁复辞昏晨。 愿言勿有倦,行即徂秋春。 宦游固难常,出处各有循。 公等其谓何,我意益欲踆。 一朝成契阔,相望楚与秦。 高会不得再,空将寄音尘。
五言次韵和邻几喜司马君实钱君倚章伯镇入省之作
译文:
我原本就像鲁仲连那样的人,自由自在地在江湖之畔游荡。无奈勉强进入朝廷位列朝臣,一举一动都觉得在众人面前羞愧不已。
起初在东观任职交游,还能与文字亲近,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可到后来成了大农属官,就开始和那些俗吏混在一起。繁琐的公文簿册和我的所学完全不同,勾稽查核等工作违背了我的本心。这就好像让铁匠去干木工活,强迫他们去推动车轮一样。我慌乱得不知所措,左右都找不到方向。迷茫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想着逃到深山老林里去。
唯独庆幸有一群好朋友,大家的志向和追求大致相同。如今司马君实、钱君倚、章伯镇三位来了,我更加欣喜有了好邻居。谁说我们掌管的事务不同呢,我们的住处挨得像鱼鳞一样紧密。谁说我们很少能交谈呢,每天都能多次互相串门。
我们一起讨论文章必定高深精妙,谈论道理都深刻醇厚。大家手持洁白如玉的麈尾,头戴紫色丝带的头巾,尽情地交流。这样的交流应该能让我们如解饥渴,哪里还会在意清晨和黄昏。
希望大家不要疲倦,这情谊能从秋天一直延续到春天。在外做官本来就难以长久稳定,出仕和隐退都有各自的规律。你们几位觉得怎么样呢,我更想就此停留。
一旦彼此分离,就会像楚地和秦地那样相隔遥远。盛大的聚会不能再有,只能空空地寄托音信来维持情谊了。
关于作者
宋代 • 沈遘
沈遘(一○二八~一○六七),字文通,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召为集贤校理,权三司度支判官。擢修起居注,改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越州、杭州。英宗即位,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因母丧离职,服未竟而卒,年四十。遘与从叔括、弟辽,合称沈氏三先生。有《西溪文集》十卷。事见《临川文集》卷九三《内翰沈氏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遘诗,以明复宋本《沈氏三先生集·西溪文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清康熙戊戌吴允嘉校刻、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简称浙局本)。另从《纬略》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