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燕思阁分题四首 七言得偃松院

古寺半空人迹稀,老松自偃何年有。 擢干欲耸不及寻,蟠枝却覆遂盈亩。 群凤晒日相婆娑,病蛟眠沙独蚴蟉。 五月南风翠幄凉,三冬朔雪穹庐厚。 本知托植须冈陵,岂应诎身此培𪣻。 往来不用为叹嗟,题诗调笑儿女口。

译文:

在那高耸于半山腰的古老寺庙里,几乎看不到什么人的踪迹。那棵老松树自己倒伏下来,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就变成这样了。 它原本想要挺直树干向上高耸生长,可还没长到八尺高呢。然而它那弯曲盘旋的树枝,却铺展开来覆盖了足足有一亩地那么大的面积。 远远看去,那些树枝就好像一群凤凰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又好似一条生病的蛟龙,软绵绵地卧在沙滩上,身体扭曲蜿蜒。 到了五月,南风轻轻吹拂,这棵松树就像一个翠绿的帐篷,带来阵阵凉意;而到了寒冷的三九天,北方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又仿佛被一个厚厚的圆顶帐篷给包裹起来。 其实这棵松树本来就知道,自己应该生长在那高大的山冈和丘陵之上,怎么会委屈自己生长在这个小土堆上呢。 来来往往的人啊,不用为此唉声叹气、感慨不已。咱们就题首诗,像小孩子一样开开玩笑就好了。
关于作者
宋代沈遘

沈遘(一○二八~一○六七),字文通,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召为集贤校理,权三司度支判官。擢修起居注,改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越州、杭州。英宗即位,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因母丧离职,服未竟而卒,年四十。遘与从叔括、弟辽,合称沈氏三先生。有《西溪文集》十卷。事见《临川文集》卷九三《内翰沈氏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遘诗,以明复宋本《沈氏三先生集·西溪文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清康熙戊戌吴允嘉校刻、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简称浙局本)。另从《纬略》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