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魏秀才

川原惟汉广,雷雨向春深。 望望三农事,悠悠一岁心。 月离初候毕,龙见亦推壬。 向夕风翻海,中天电烁金。 农占不骑晦,史例足书霖。 至治无饥穰,元和蔑旱涔。 迁鹦殊自喜,倦客独悲吟。 未必鱼生釜,聊因酒贳琴。 奋身从嫖姚,走马过雕阴。 辜负封侯骨,栖迟沔水浔。

译文:

### 整体翻译 山川原野之间,唯有汉水浩浩荡荡,春雷阵阵、春雨淅沥,春天已经渐渐走向深处。 远远地望着农民们开始忙碌于春耕农事,这一年的期盼与担忧也悠悠地涌上心头。 月亮运行离开了昴宿,这初候之期已然结束,东方七宿出现在天空,推算起来也到了壬日。 傍晚时分,狂风呼啸,好似要将大海掀起,天空中,闪电如金蛇般在中天闪烁。 农民们占卜认为这场雨不会持续到月底,按照史书的记载惯例,这样的大雨是值得记录的甘霖。 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本不应有饥荒或丰收的巨大差异,就像唐宪宗元和年间那样,少见旱灾和水涝。 那迁徙的鹦鹉自顾自地欢欢喜喜,可我这疲倦的游子却独自悲伤地吟诗。 未必就会穷困潦倒到鱼能在干锅中生存的地步,姑且就用抵押琴换来的钱去买酒解愁。 真想像当年追随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奋身报国,骑着骏马飞驰过雕阴之地。 可惜啊,空有一副封侯的骨相,却只能在沔水之畔虚度时光。 ### 解析与背景 这首诗是刘攽和魏秀才的唱和之作。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农事活动,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美好政治局面的向往,如“至治无饥穰,元和蔑旱涔”,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悲哀,“辜负封侯骨,栖迟沔水浔”。同时,“月离初候毕,龙见亦推壬”等涉及古代天文、占卜知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运用。
关于作者
宋代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