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苏明允二首 其二

汉仪绵𫈵盛,周谥竹书存。 益以春秋法,因知皇帝尊。 百年当绝笔,诸子谢微言。 诗礼终谁及,贤良萃一门。

译文:

汉朝的礼仪规制像绵𫈵那样盛大完备,周朝的谥号在竹书典籍中得以留存。 再加上《春秋》所蕴含的褒贬笔法和大义,由此更能明白皇帝至尊的地位和意义。 苏明允先生百年之后停止了著述,他的那些精妙深刻的言论也随着他的离去而不再有新的表达。 在诗礼学问的传承和造诣上,最终有谁能比得上他呢?苏家贤良之才齐聚一门。 这首诗是刘攽为悼念苏洵(字明允)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苏洵学识和品德的高度赞扬,以及对他离世的惋惜之情。首联以汉仪、周谥的历史典故,暗示苏洵学识渊博、精通古制;颔联强调《春秋》笔法,突出苏洵对大义的把握;颈联感叹苏洵的去世使精妙言论不再;尾联称赞苏家贤才辈出,苏洵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关于作者
宋代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