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泉诗睦州龙兴观老君院作

上嗣位六载,吾宗刺桐川。 余来拜旌戟,诏下之明年。 是时春三月,绕郭花蝉联。 岚盘百万髻,上插黄金钿。 授以道士馆,置榻于东偏。 满院声碧树,空堂形老仙。 本性乐凝澹,及来更慕玄。 焚香礼真像,盥手披灵编。 新定山角角,乌龙独巉然。 除非浄晴日,不见苍崖连。 上有拏云峰,下有喷壑泉。 泉分数十派,落处皆琤潺。 寒声入烂醉,聒破西窗眠。 支筇起独寻,只在墙东边。 呼僮具畚锸,立凿莓苔穿。 灇淙一派堕,练带横斜牵。 乱石抛落落,寒流响溅溅。 狂奴七里濑,缩到疏楹前。 跳光泼半散,涌沫飞漩圆。 势束三峡拄,泻危孤磴悬。 会闻瑶池溜,亦灌朱草田。 凫伯弄翠蕊,鸾雏舞丹烟。 凌风捩桂舵,隔雾驰犀船。 况当玄元家,尝著道德篇。 上善可比水,斯文参五千。 精灵若在此,肯恶微波传。 不拟争滴沥,还应会沦涟。 出门后飞箭,合势浮青天。 必有学真子,鹿冠秋鹤颜。 如龙辅余志,日使疏其源。

译文:

大宋皇帝即位后的第六年,我的同宗长辈去治理桐川。我前来此地拜见他的仪仗,那是诏书下达后的第二年。 当时正值阳春三月,环绕城郭的花朵如锦缎般连绵不绝。山间的雾气萦绕,仿佛是百万个发髻,上面还插着金色的花钿。我被安排住在道士居住的馆舍,床铺安置在东边的角落。满院的绿树沙沙作响,空荡荡的堂屋中仿佛能看到老神仙的身影。 我生性喜爱宁静淡泊,来到这里后更加向往玄道之境。我点燃香烛礼拜老君的真像,洗净双手翻阅着灵妙的道经。新定的群山一座连着一座,唯有乌龙山峰格外险峻。除非是晴朗无云的日子,否则看不到那连绵的苍崖。 乌龙山上有高耸入云的山峰,山下有从沟壑中喷涌而出的泉水。泉水分成数十股支流,所到之处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那清冷的泉声传入我沉醉的梦乡,打破了我在西窗下的酣眠。我拄着拐杖起身独自去寻找,原来泉水就在墙的东边。 我招呼书童准备好畚箕和铁锹,立刻凿穿了那长满莓苔的地面。一股清泉如瀑布般落下,像一条洁白的丝带横斜着飘挂。乱石被水流冲得纷纷滚落,寒冷的泉水溅起阵阵水花,发出清脆的声响。那景象就如同狂放的严子陵垂钓的七里濑,如今被缩小到了这稀疏的楹柱前。 泉水波光跳动,溅起的水珠四散开来,涌起的泡沫打着漩涡。水势如被约束在三峡之间,从陡峭的孤磴上倾泻而下。听说瑶池的流水,也会灌溉那生长朱草的田地。在那里,野鸭般的仙鸟摆弄着翠绿的花蕊,鸾鸟的幼雏在丹烟中翩翩起舞。仙人驾着桂木做的船舵凌风而行,隔着雾气驾驶着犀牛皮做的船疾驰。 况且这里是老子的道观,他曾著有《道德经》。最高境界的善就如同水一样,这部经典足有五千言。如果神灵真的在此,怎会厌恶这细微的泉声传播呢。我并不想计较泉水的点滴之利,只希望它能泛起层层涟漪。 泉水流出如同离弦之箭,合流之后仿佛能直上青天。一定会有学道求仙之人,头戴鹿皮冠,面容如秋鹤般清逸。他们会像龙一样辅助我的心愿,每日疏通泉水的源头。
关于作者
宋代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