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孙肥

季孙事颛臾,祸起萧墙内。 秦皇筑长城,灭国乃胡亥。 蒙公不正谏,地脉岂其罪。 战国尚权谋,阿谀彼何怪。 亲为圣人徒,鄙陋曾莫解。 龟玉毁椟中,危颠竟谁頼。 鸣鼓讵可攻,菹醢死无悔。

译文:

### 注释 - **季孙肥**:春秋时鲁国大夫,即季康子。 - **颛臾**:鲁国的附属国。 - **祸起萧墙内**:出自《论语·季氏》,季孙氏准备讨伐颛臾,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思是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宫廷内部。 - **秦皇筑长城**:秦始皇为抵御北方匈奴,下令修筑长城。 - **灭国乃胡亥**:秦朝最终灭亡在秦二世胡亥手中。 - **蒙公**:指蒙恬,秦朝著名将领,负责修筑长城。 - **不正谏**:没有正确地进行劝谏。 - **地脉岂其罪**:有人认为修长城断了地脉,作者认为这并非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 **战国尚权谋**:战国时期崇尚权谋之术。 -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 - **亲为圣人徒**:指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他们辅佐季孙氏,却未能阻止季孙氏讨伐颛臾。 - **龟玉毁椟中**: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意思是珍贵的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 **危颠**:国家面临危险、颠覆。 - **鸣鼓讵可攻**:难道可以轻易地发起进攻吗。 - **菹醢(zū 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 译文 季孙氏要去攻打附属国颛臾,真正的祸患其实是来自鲁国宫廷内部啊。 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可最终让秦朝覆灭的却是秦二世胡亥。 蒙恬作为将领,没有正确地向秦始皇进谏,怎么能把秦朝灭亡的责任怪到所谓的“地脉被断”上呢。 战国那个时代本来就崇尚权谋之术,一些人阿谀奉承也不足为怪。 冉有、季路他们可是孔子的亲传弟子啊,却如此浅陋,没能理解老师的教诲。 就像珍贵的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一样,国家面临危险和颠覆,最终又能依靠谁呢? 难道能轻易地发起进攻吗?即便最后遭受被剁成肉酱那样的酷刑,我想那些做错事的人也应该无悔于自己的行为(这里是一种反讽,指责他们明知不该却还为之)。
关于作者
宋代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