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某诗

李某崆峒人,生长西北蕃。 赤鬓如猬毛,仅能为汉言。 筋力勇自负,马上带两鞬。 作贼十数年,身有百刃痕。 泳河不用舟,羊革随轻轩。 危厄辄自脱,天幸尚得存。 过壮忽自悔,翻然归汉恩。 徙家汾水阳,百口蒙轻温。 拜官随立功,俄列上合门。 封侯未可量,专城谁复论。 已见狄将军,堂堂枢府尊。 由来功名际,雕鹗胜皇鹓。 富贵百恶除,讵问钳黥髠。 岂与诗书士,履绳不敢奔。 终身蹈薄冰,众口犹喧喧。

译文:

李某是崆峒人,生长在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他红色的鬓发像刺猬的毛一样,仅仅能够说汉语。 他仗着自己筋强力壮、勇猛无畏,在马上带着两个箭囊。他做盗贼十几年,身上有上百处刀伤的痕迹。他游泳过河不用船,只用羊皮筏子就像坐轻车一样轻松。每次遇到危险都能自己逃脱,全靠上天庇佑才得以存活。 到了壮年,他忽然自我悔悟,很快就归顺朝廷,接受朝廷的恩泽。他把家迁到汾水北岸,一家老小都能过上富足温暖的生活。他因为立功而被授予官职,不久就位列上合门。以后封侯也说不定,当一州的长官更不在话下。 我们已经看到像狄青那样的将军,威风堂堂地身处枢密院这样尊贵的位置。向来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那些如雕鹗般勇猛的武人更容易成功,胜过那些像凤凰般文雅的文人。 人一旦富贵起来,身上的各种恶行好像都被抹去了,谁还会去计较他曾经是不是受过钳刑、黥刑或者髡刑呢?这和那些熟读诗书的文人多么不同啊,他们行事遵循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辈子都如履薄冰般谨慎,可众人的非议之声还是不绝于耳。
关于作者
宋代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