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楼志国范君武读胡尉临安所获颜鲁公书断碑

书名唐世凡几人,鲁公运笔独有神。 当年一字百金直,异代傥获宜尔珍。 公尝道直不容内,江湖出走刺史轮。 东南挥翰落几郡,在处巨迹刊坚珉。 石坚字巨未应泐,旋复五代遗荒屯。 州镇寻兵寺观火,缺碑毁碣埋泥尘。 乾坤岂亦爱字宝,不使久屈卒不伸。 脗合阴假好事手,得此断石溪山垠。 苔封土蚀初莫省,一洗烂若开三辰。 不由名氏验体法,气质浑厚知颜筋。 点端屹如泰山立,画劲森似长戟陈。 宁同枣木浪传刻,少陵尤恶肥失真。 苍茫疑闻地灵泣,为失此石后土贫。 好事得之不自有,能广墨本遗其伦。 始从君武惬传玩,大句感发惊儒绅。 写公勋德无一欠,何必读史劳吾唇。 青衫志国继高唱,首论书法词逾新。 末言公忠死贼刃,不觉愤泪沾予巾。 昔人谓书乃心画,浮沉直挠皆相循。 公心远可此书鉴,体不姿媚一以淳。 严严古气自盘薄,宜汝希烈不得臣。 虽云笔力夺元化,济以忠谊重万钧。 后来忠谊弗公学,磨铅临帖虚终身。 李斯篆隶岂不好,彰彰奸迹流自秦。 乃知一艺不独善,所贵名节坚松筠。 鲁公之书以名贵,历代共宝无沉堙。

译文:

在唐朝,以书法闻名的人有多少啊,但颜鲁公运笔写字那可是独具神韵。当年他写的一个字就价值百金,到了不同的时代倘若能得到他的字迹,自然值得好好珍藏。 颜公为人正直,在朝廷里容不下他,于是就辗转到江湖各地去当刺史。他在东南各地任职挥笔题字,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宏大的字迹并刻在了坚硬的石碑上。石头坚硬,字迹宏大,本不应那么容易磨灭,可紧接着就到了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荒年。州镇之间战乱频繁,寺庙道观也多遭火灾,那些石碑残碣都被掩埋在了泥尘之中。 难道天地也爱惜这珍贵的字迹吗?不让它们长久地被埋没而始终得不到彰显。冥冥之中好像有人暗中帮忙,让好事之人在那溪山的边上得到了这块断碑。一开始,断碑被青苔覆盖、泥土侵蚀,难以辨认,一旦清洗干净,就像日月星辰闪耀般清晰。不用凭借落款名氏,只检验字体笔法,那气质浑厚就知道是颜筋风格。笔画的端点像泰山一样屹立,线条刚劲得如同排列整齐的长戟。 它哪能和那些用枣木随意翻刻的碑帖一样呢,就像杜甫特别讨厌字体肥硕而失去本真。仿佛能在苍茫之间听到地灵的哭泣声,因为失去这块石碑,后土都显得贫瘠了。这位好事者得到了它却不独占,还大量制作拓本赠送给他人。 起初从范君武那里得到拓本,大家畅快地传看把玩,他写的好诗让儒士们都大为惊叹。诗中把颜公的功勋品德都写得毫无遗漏,何必还要去读史书费口舌呢。 青衫的楼志国接着也高声唱和,开头先谈论书法,词句格外新颖。结尾说到颜公忠心耿耿却死于叛贼之手,我不知不觉悲愤的泪水就沾湿了头巾。 古人说书法是内心的写照,人的境遇沉浮、品性刚直或软弱都能在书法中体现出来。颜公的内心可以从他的书法中得到印证,字体不追求姿媚,始终保持质朴。 那严谨的古气自然磅礴,难怪李希烈不能让他臣服。虽说他的笔力超凡,能夺天地造化,但更因为他心怀忠谊,这分量重如万钧。 后来那些人不学习颜公的忠谊,只是拿着笔临摹字帖,白白浪费了一生。李斯的篆隶书法难道不好吗?但他那明显的奸佞劣迹从秦朝就流传下来了。 由此可知,一门技艺不能仅仅追求技艺本身的完美,更可贵的是名节要像松柏一样坚贞。颜鲁公的书法因为他的名声而珍贵,历代都把它当作宝贝,不会被埋没。
关于作者
宋代强至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