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王安石 示报宁长老 示报宁长老 2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王安石 白下亭东鸣一牛,山林陂港浄高秋。 新营枣棫我檀越,曾悟布毛谁比丘。 译文: 在白下亭的东边,有一头牛在哞哞鸣叫,此时山林和池塘水港都在这明净的深秋之中,显得格外清幽。 新建成的寺庙里那些枣木和柞木(指寺庙建筑相关),我是它们的施主;曾领悟布毛之禅意的,又是哪位僧人呢? 注:“枣棫”泛指柴木,这里结合语境可理解为寺庙建筑用材,“檀越”是施主的意思;“布毛”是一个禅宗典故,有僧人问天龙和尚“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天龙指檐头布毛吹之,僧人因此而悟,“比丘”指僧人。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