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小茅山

扪萝路到半天穷,下视淮洲杳霭中。 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 白云坐处龙池杳,明月归时鹤驭空。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译文:

我攀着藤萝一路前行,好不容易来到了小茅山半山腰,再往上已无路可走。向下俯瞰,淮河中的沙洲在一片昏暗朦胧的雾气里若隐若现。 置身这尘世之外的美景中,仿佛仙境般的游历就呈现在眼前几席之间。人世间那些追名逐利的愿望,此刻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静静地坐在这缭绕的白云之中,龙池在远处显得那么幽深渺茫。等到明月升起,我仿佛驾着仙鹤,逍遥于天际,身旁却空无一物。 回头想想,历史上有三位贤士,谁能更像这小茅山的超凡脱俗呢?大概只有张良家族有着这样不慕名利、高风亮节的气质吧。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