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茅山

一峰高出众山颠,疑隔尘沙道里千。 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 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仙。

译文:

一座山峰高高地矗立在众多山峰的顶端,让人怀疑它与尘世之间仿佛隔着千里之遥的距离,好似被尘埃和风沙远远隔开。 站在山顶向下俯瞰,那如烟似云的景象无穷无尽地涌来;抬头向上,想要攀着藤萝继续前行,却感觉前方再无去路。 人世间的朝代已经更迭,就像那嘉平帝的时代早已过去;可地下又有谁能打通通往句曲仙境的道路呢? 那些过往的事迹,无论是是非非,如今都已被荒草所掩盖;而世间那些纷扰的凡夫俗子,却依旧盲目地尊崇着所谓的神仙之术。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