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行看野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 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 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厚颜。 巫祝万端曾不救,只疑天赐雨工闲。

译文:

我起身看着野外那涌动的云气,来势如此迅猛,本以为要下雨了,可我躺下来听那秋天的声响,最终却发现雨滴稀少得可怜。 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并未出现,就连能滋润罗豆生长的雨水都没有降临。四周一片苍茫,连远处的皖公山也隐没在这干旱的氛围中,消失在视线里。 百姓们采用火耕的方式艰难耕种,可如今却连种子都难以留存,土地干旱得几乎绝收。而那些身居高位、坐享肉食的官员们,面对这样的灾情却无动于衷,他们又怎会为自己的不作为感到羞愧呢? 巫祝们用尽了各种办法来祈雨,可一点作用都没有。我心里不禁怀疑,是不是上天让掌管降雨的雨工们都闲着,不肯降下甘霖来拯救这苦难的大地和百姓啊。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