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译文:

那古老的松树啊,树干挺拔而又茂密,高高直直有百余寻。它高耸入云,独自傲立,并不依附于周围的树林。 每当狂风在众多的山谷间呼啸而起,这古松便发出整夜的声响,仿佛在与风共舞。到了秋天的夜晚,千山之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古松的影子就像被挂在了秋夜的阴暗之中。 它的茁壮成长哪里是依靠粪土的栽培之力呢,它是凭借着天地自然赋予的造化之心,自然地生长壮大。 朝廷现在正缺乏可用的栋梁之材,这古松理应被选取去担当大任。世间要是没有优秀的工匠来好好利用它,可千万别随意去侵扰它呀。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