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

城郭名王据两陲,军前一日送降旗。 羌兵自此无传箭,汉甲如今不解累。 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 周家道泰西戎喙,还见诗人咏串夷。

译文:

在边境的两座城邑,原本有敌方声名显赫的首领盘踞着。然而就在大军兵临城下的一天,他们便送上了投降的旗帜,宣告了屈服。 从这以后,羌族军队再也不用传递那象征着战事的令箭了,意味着他们停止了军事行动。而我们汉朝(这里代指宋朝)的士兵们,如今也不用再整天披挂着沉重的铠甲、背负着装备了,生活得以安宁。 军队的幕府里开始统计战功,那些立下功劳的将士们的功绩和过去的勋劳都被一一记录下来。朝廷也为此举行盛大的庆贺仪式,还制定了全新的礼仪来彰显这份荣耀。 就像周朝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时,西戎也收敛了锋芒一样。如今我们也能看到,如同古代诗人歌颂征服串夷那样,后人会用诗篇来记载这一次平定边疆、获得胜利的伟大事迹。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