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宝觉宿精舍

扰扰复翩翩,秋床烛屡昏。 真为说万物,岂止挟三言。 问义曹溪室,捐书阙里门。 若知同二妄,目击道逾存。

译文:

这诗里描述的场景是,夜晚时分,周围的一切纷乱且飘忽不定,就像有无数事物在眼前不断地飞舞、涌动。我和宝觉在秋夜的床榻边相伴,蜡烛的光也多次昏暗下来,也许是被风吹得摇曳不定,也许是烛油即将燃尽。 我们在这静谧的秋夜深入交谈,你真诚地向我阐述世间万物的道理,那可远不止是一般的言语所能表达的。这一番交谈,可不只是简单的闲聊,而是对宇宙、人生深刻的探讨。 我们探讨义理时,仿佛置身于曹溪惠能大师的禅室之中,追寻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智慧;又好像抛开了儒家经典,站在了孔子讲学的阙里之门,不再拘泥于传统经典的文字,而是去探寻更加本质的道理。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无论是禅宗的顿悟之法,还是儒家的经典教义,其实都像是虚幻的妄念,那么当我们用心去直接感受、去体悟时,那真正的“道”反而会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