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山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耡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似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译文:

我因公务在这沧海之畔奔走,看到这座山便停下了船,想要好好看看。我十分诧异,这山怎么如此光秃,便向当地的乡人询问其中缘由。 乡人说,曾经有一只猕猴在山上鸣叫,另一只猕猴便跟着它一起在山中游玩。它们结为伴侣后开始繁衍后代,子子孙孙越来越多。 起初,山中草木繁茂,寻找草木的根和果实很容易。猕猴们在山林间攀援到极高的地方,钻到最幽深曲折之处。每只猕猴都吃得很肥壮,可这座山却被它们不断侵夺。 它们只知道争抢食物来填饱肚子,哪里有空闲去考虑收藏储存食物呢。大猕猴都已经苦于食物匮乏,小猕猴也满心忧愁。渐渐地,山上的草木被啃咬得一干二净,连根毛一样细小的植物都没留下。 猕猴虽然机灵过人,却不懂得耕种庄稼。它们只喜欢吃果实谷物,获取食物就像小偷一样靠窃取。 可叹这大海环绕的山中,猕猴们环顾四周,已经没有可以安身觅食的地方了。它们的繁衍还没有停止,到了年尾,它们又该如何谋划生存呢?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