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亭

隠者委所逢,在物无不足。 山林与城市,语道归一毂。 诗人论巨细,此指尚局束。 颇知区区者,自屏忍所欲。 孰识古之人,超然遗耳目。 岂于喧与静,趣舍有偏独。 命亭今何为,似乃畏惊俗。 至意不标揭,小名聊自属。 夏风簷楹寒,冬雪窗户燠。 春樊乱梅柳,秋径深松菊。 壶觞日笑傲,裙屣相追逐。 此乐已难言,持琴作新曲。

译文:

隐居的人能坦然面对所遭遇的一切,对世间万物都感到满足。无论是山林的清幽之地,还是喧嚣的城市,若论及“道”,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 诗人们常常会去评判事物的大小、好坏,这样的看法还是有些局限。我很清楚那些拘泥于小节的人,他们会主动回避、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古代的贤士呢?他们超脱尘俗,连自己的耳目感官都能抛却。哪里会在喧闹与宁静之间,有片面的取舍呢? 如今修建这座蒙亭是为了什么呢?似乎是怕惊到世俗之人。真正深刻的意趣并不需要大肆宣扬,取个小小的名字,也只是给自己一种寄托。 夏天的时候,亭子里的屋檐和柱子间凉风习习;冬天,窗户内却因着室内的温暖而感觉不到寒冷。春天,亭子周围的围栏边,梅花和柳树肆意生长,一片繁乱的美景;秋天,小径上松树和菊花深深浅浅,韵味悠长。 在这里,人们每天手持酒壶,尽情欢笑,穿着漂亮鞋子的人相互追逐嬉戏。这样的快乐已经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只能拿起琴,创作一曲新的乐章。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