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 丘墟余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 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
寄题郢州白雪楼
译文:
《折杨》《黄华》这类通俗乐曲,听了发笑的人很多;而《阳春》《白雪》这样高雅的曲调,能应和的人却极少。
在这四海之内,真正能成为知音的人没几个,更何况是在小小的郢都之内呢。
《阳春》《白雪》流传千载,人们开始想要追慕它的高雅,可在当时独唱的时候,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呢。
古代那些有高雅心境的人,他们的心意和志趣已经在岁月中变得幽远难明,而那些庸俗之人的耳朵,到如今还在为那些低俗的东西吵吵嚷嚷。
那朱红色的楼阁、碧绿色的瓦片,是哪一年建成的呢?那房梁和椽子在空中相连,好像要凌空高飞,姿态惊人。
郢都的人们尽情地沉醉在这如云般的欢乐氛围里,郢都的女子轻盈地起舞,仿佛能追上飞鸟。
曾经的古迹旧址中,《阳春》《白雪》的余音已经难以再听到了,这楼阁以“白雪”为名,可如今又有谁能真正彰显它的意义呢。
我来到这里,想要放声歌唱,可歌声却哽在喉咙里难以发出,只有那石头砌成的城墙、寒冷的江水,以及傍晚缭绕的云朵相伴。
纳兰青云